南堂五首·其五

苏轼

扫地焚香闭阁眠,
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
挂起西窗浪接天。

拼音

sǎo dì fén xiāng bì gé mián,
diàn wén rú shuǐ zhàng rú yān。
kè lái mèng jué zhī hé chù,
guà qǐ xī chuāng làng jiē tiān。

注释​

  1. ​​南堂​​:苏轼黄州居所(《东坡志林》载”临皋亭南筑堂”)
  2. ​​簟纹​​:竹席纹路(《诗经》”下莞上簟”)
  3. ​​帐如烟​​:纱帐轻薄如烟(《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意境转化)
  4. ​​浪接天​​:长江波浪(《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意象呼应)

译文​

扫地焚香闭门安眠,
竹席如水纹纱帐似烟。
客来梦醒不知身在何处,
挂起西窗但见浪涛接天。

背景​

  • ​​时间​​:元丰五年(1082年)夏(苏轼黄州贬谪期)
  • ​​历史背景​​:
    • 乌台诗案后政治压抑
    • 长江水患频发时节
  • ​​文学动机​​:
    • 记录谪居生活片段
    • 探索”随遇而安”的诗意表达

赏析​

​​艺术特色​​:

  1. ​​空间建构​​:
    • 内部:”簟纹/帐烟”的细腻质感
    • 外部:”浪接天”的壮阔视野
  2. ​​感官通感​​:
    • 触觉:”簟纹如水”的凉爽
    • 视觉:”帐如烟”的朦胧
  3. ​​语言锤炼​​:
    • “闭阁眠”的主动选择
    • “梦觉”的时空错位感

​​思想内涵​​:

  • “心远地偏”的隐逸智慧
  • “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 传统闲适诗的精神超越

评价​

  • ​​黄庭坚​​:”四句有万里之势”(《山谷题跋》)
  • ​​杨万里​​:”眼前景道出心中境”(《诚斋诗话》)
  • ​​现代研究​​:
    • “宋代闲适诗的典范”(《宋诗选注》)
    • “逆境美学的诗意表达”(《苏轼黄州时期创作研究》)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