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候至阳气生,
百物如与时节争。
官居荒凉草树密,
撩乱红紫开繁英。
花深叶暗耀朝日,
日暖众鸟皆嘤鸣。
鸟言我岂解尔意,
绵蛮但爱声可听。
南窗睡多春正美,
百舌未晓催天明。
黄鹂颜色已可爱,
舌端哑咤如娇婴。
竹林静啼青竹笋,
深处不见惟闻声。
陂田绕郭白水满,
戴胜谷谷催春耕。
谁谓鸣鸠拙无用,
雄雌各自知阴晴。
雨声萧萧泥滑滑,
草深苔绿无人行。
独有花上提葫芦,
劝我沽酒花前倾。
其余百种各嘲哳,
异乡殊俗难知名。
我遭谗口身落此,
每闻巧舌宜可憎。
春到山城苦寂寞,
把盏常恨无娉婷。
花开鸟语辄自醉,
醉与花鸟为交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
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
惟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
离骚憔悴愁独醒。
拼音
qióng shān hòu zhì yáng qì shēng,
bǎi wù rú yǔ shí jié zhēng。
guān jū huāng liáng cǎo shù mì,
liáo luàn hóng zǐ kāi fán yīng。
huā shēn yè àn yào zhāo rì,
rì nuǎn zhòng niǎo jiē yīng míng。
niǎo yán wǒ qǐ jiě ěr yì,
mián mán dàn ài shēng kě tīng。
nán chuāng shuì duō chūn zhèng měi,
bǎi shé wèi xiǎo cuī tiān míng。
huáng lí yán sè yǐ kě ài,
shé duān yǎ zhà rú jiāo yīng。
zhú lín jìng tí qīng zhú sǔn,
shēn chù bù jiàn wéi wén shēng。
bēi tián rào guō bái shuǐ mǎn,
dài shèng gǔ gǔ cuī chūn gēng。
shuí wèi míng jiū zhuō wú yòng,
xióng cí gè zì zhī yīn qíng。
yǔ shēng xiāo xiāo ní huá huá,
cǎo shēn tái lǜ wú rén xíng。
dú yǒu huā shàng tí hú lú,
quàn wǒ gū jiǔ huā qián qīng。
qí yú bǎi zhǒng gè cháo zhā,
yì xiāng shū sú nán zhī míng。
wǒ zāo chán kǒu shēn luò cǐ,
měi wén qiǎo shé yí kě zēng。
chūn dào shān chéng kǔ jì mò,
bǎ zhǎn cháng hèn wú pīng tíng。
huā kāi niǎo yǔ zhé zì zuì,
zuì yǔ huā niǎo wéi jiāo péng。
huā néng yān rán gù wǒ xiào,
niǎo quàn wǒ yǐn fēi wú qíng。
shēn xián jiǔ měi xī guāng jǐng,
wéi kǒng niǎo sàn huā piāo líng。
kě xiào líng jūn chǔ zé pàn,
lí sāo qiáo cuì chóu dú xǐng。
注释
- 穷山:指夷陵(今湖北宜昌),欧阳修贬谪地
- 百舌:反舌鸟,善鸣(《禽经》”百舌反复其舌”)
- 戴胜:戴胜鸟(《礼记·月令》”戴胜降于桑”)
- 提葫芦:鸟名,鸣声似”提壶”(宋代俗称)
- 灵均:屈原(《离骚》”名余曰正则,字余曰灵均”)
译文
荒山阳气初生时,
万物争与时节竞。
官舍荒凉草木密,
红紫花开乱繁英。
花深叶暗映朝日,
日暖众鸟齐嘤鸣。
鸟语我岂能解意,
绵蛮但爱声动听。
南窗贪睡春正美,
百舌未晓催天明。
黄鹂毛色已可爱,
舌端娇啼如婴婴。
竹林静处青竹笋,
深处不见只闻声。
陂田绕郭白水满,
戴胜声声催春耕。
谁说鸣鸠笨无用,
雌雄能知阴与晴。
雨声萧萧泥滑滑,
草深苔绿少人行。
独有提壶花上鸟,
劝我沽酒花前倾。
其余百种各嘲哳,
异乡鸟名难辨明。
我遭谗言贬此地,
每闻巧舌生厌憎。
春到山城苦寂寞,
把盏常恨无佳人。
花开鸟语辄自醉,
醉与花鸟结友朋。
花能嫣然对我笑,
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
惟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
离骚憔悴愁独醒。
背景
- 时间:景祐四年(1037年)春(贬夷陵次年)
- 历史背景:
- 因范仲淹案贬谪
- 夷陵地处偏远,多异鸟
- 文学动机:
- 借鸟抒写贬谪心境
- 对比屈原的”独醒”态度
赏析
艺术特色:
- 博物志趣:
- 描绘十余种鸟类的声态
- 融入民间俗名(如”提葫芦”)
- 情感对比:
- “花鸟为友”的自我排解
- “愁独醒”的屈原式苦闷
- 语言创新:
- “泥滑滑”的拟声词运用
- “提葫芦”的双关妙用
思想内涵:
- “与物为友”的处世智慧
- “醉醒之间”的生命选择
- 传统咏物诗的情感突破
评价
- 苏轼:”穷者而后工,此篇足验”(《东坡题跋》)
- 叶梦得:”咏鸟诗古今第一”(《石林诗话》)
- 现代研究:
- “宋代咏物诗转型代表作”(《宋诗流变》)
- “生态审美的早期实践”(《中国生态诗学》)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