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拼音
hàn gōng yǒu jiā rén,tiān zǐ chū wèi shí。
yī zhāo suí hàn shǐ,yuǎn jià chán yú guó。
jué sè tiān xià wú,yī shī nán zài dé。
suī néng shā huà gōng,yú shì jìng hé yì?
ěr mù suǒ jí shàng rú cǐ,wàn lǐ ān néng zhì yí dí?
hàn jì chéng yǐ zhuō,nǚ sè nán zì kuā。
míng fēi qù shí lèi,sǎ xiàng zhī shàng huā。
kuáng fēng rì mù qǐ,piāo bó luò shuí jiā?
hóng yán shèng rén duō bó mìng,mò yuàn chūn fēng dāng zì jiē。
注释
- 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宋史》载其先作《明妃曲》)
- 杀画工:典出《西京杂记》”毛延寿丑化王昭君”传说
- 枝上花:化用杜甫”感时花溅泪”的移情手法
- 自嗟:自我叹息(《楚辞》”长太息以掩涕兮”意境转化)
译文
汉宫有位佳人,天子起初不相识。
一朝随汉使远行,嫁去单于国。
绝色容颜世无双,失去难再得。
纵然杀了画工,于事有何益?
眼前之事尚如此,万里外怎制夷狄?
汉朝计策实笨拙,女色岂足夸。
明妃离别泪,洒向枝头花。
狂风日暮忽起,落花飘泊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背景
- 时间:嘉祐四年(1059年)(欧阳修任翰林学士时)
- 历史背景:
- 北宋与辽夏外交困局
- 王安石原作引发诗坛唱和
- 文学动机:
- 和王安石《明妃曲》
- 借古讽今反思外交政策
赏析
艺术特色:
- 叙事结构:
- 从”未识”到”远嫁”的悲剧链条
- “杀画工”到”制夷狄”的议论转折
- 意象系统:
- 政治意象:”汉计/夷狄”的现实映射
- 自然意象:”狂风/落花”的命运象征
- 语言创新:
- “难自夸”的讽刺性反语
- “当自嗟”的悖论式劝慰
思想内涵:
- “红颜薄命”的性别反思
- “外交失策”的政治批判
- 传统咏史诗的当代意识
评价
- 王安石:”永叔此作,道尽古今恨”(《临川集》评)
- 叶梦得:”咏明妃诗,唐后当推此篇”(《石林诗话》)
- 现代研究:
- “宋代咏史诗的政论典范”(《宋诗与政治》)
- “女性命运的诗性关照”(《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