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拼音
ài cǐ jiāng biān hǎo,
liú lián zhì rì xié。
mián fēn huáng dú cǎo,
zuò zhàn bái ōu shā。
注释
- 舫子:临水建筑(《营造法式》”水殿曰舫”)
- 黄犊草:牛群啃食的草地(《诗经》”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意象)
- 白鸥沙:鸥鸟栖息的沙洲(《列子》”海上之人好鸥鸟”典故)
译文
独爱这江畔美景,
流连忘返至夕阳西斜。
眠卧分享黄牛食草之地,
闲坐占据白鸥栖息的沙洲。
背景
- 时间: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首次罢相后)
- 历史背景:
- 新法推行遭遇重大阻力
- 北宋文人”吏隐”风气盛行
- 文学动机:
- 抒写政治受挫后的自然慰藉
- 探索”物我共生”的隐逸境界
赏析
艺术特色:
- 空间经营:
- 水平展开:江边→草地→沙洲
- 垂直构图:日斜(天)→人眠(地)
- 色彩运用:
- 暖色调:斜阳/黄犊
- 冷色调:白鸥/江沙
思想内涵:
- “分草占沙”的生态伦理
- “至日斜”的时间超越
- 传统题壁诗的空间突破
评价
- 范成大:”二十字中见万物生意”(《吴船录》)
- 杨万里:”半山绝句,此篇最淡而最永”(《诚斋诗话》)
- 现代研究:
- “11世纪生态意识的文学萌芽”(《宋代山水诗研究》)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