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拼音
quē yuè hūn hūn lòu wèi yāng,
yī dēng míng miè zhào qiū chuáng。
bìng shēn zuì jué fēng lù zǎo,
guī mèng bù zhī shān shuǐ cháng。
zuò gǎn suì shí gē kāng kǎi,
qǐ kàn tiān dì sè qī liáng。
míng chán gèng luàn xíng rén ěr,
zhèng bào shū tóng yè bàn huáng。
注释
- 葛溪驿:江西弋阳驿站(《信州志》载其”临葛溪”)
- 漏未央:夜未尽(《汉书》”夜未央,庭燎之光”)
- 归梦:思乡之梦(《文心雕龙》”魂交而梦归”)
- 疏桐:稀疏梧桐(《庄子》”桐乳致巢”意象)
译文
残月昏沉更漏未尽,
孤灯闪烁映照秋床。
病体最先感知风露寒早,
归乡之梦忘却山水遥长。
坐叹岁月慷慨悲歌,
起看天地满目凄凉。
鸣蝉更扰羁旅者心绪,
正抱半黄桐叶栖枯桑。
背景
- 时间:皇祐六年(1054年)(王安石任鄞县知县途中)
- 历史背景:
- 北宋士人宦游制度盛行
- 江西驿站系统的交通负荷
- 文学动机:
- 抒写青年官员的羁旅困顿
- 探索”病身”与”归梦”的新型关系
赏析
艺术特色:
- 时空架构:
- 由室内(灯床)→天地(岁时)→自然(鸣蝉)的视线扩展
- 从”漏未央”到”叶半黄”的时间压缩
- 感官交响:
- 视觉:缺月/明灭灯/半黄叶
- 听觉:漏声/慷慨歌/蝉鸣
- 触觉:风露/病身寒
思想内涵:
- “归梦”与”病身”的生命张力
- “天地凄凉”的宇宙意识
- 传统羁旅诗的青春视角
评价
- 刘辰翁:”二十八字说尽行役”(《须溪诗话》)
- 方东树:”宋人七律压卷”(《昭昧詹言》)
- 现代研究:
- “11世纪宦游制度的诗意见证”(《宋代交通诗研究》)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