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拼音
jiā jié qīng míng táo lǐ xiào,
yě tián huāng zhǒng zhǐ shēng chóu。
léi jīng tiān dì lóng shé zhé,
yǔ zú jiāo yuán cǎo mù róu。
rén qǐ jì yú jiāo qiè fù,
shì gān fén sǐ bù gōng hóu。
xián yú qiān zǎi zhī shuí shì,
mǎn yǎn péng hāo gòng yī qiū。
注释
- 桃李笑:拟人写法(《诗经》”桃之夭夭”意象发展)
- 龙蛇蛰:惊蛰节气自然现象(《周易》”龙蛇之蛰”)
- 人乞祭余:齐人乞食典故(《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 士甘焚死:介子推拒仕被焚(《左传》介子推”不言禄”事)
译文
清明佳节桃李欢笑绽放,
野外荒坟唯见愁绪滋生。
春雷惊醒蛰伏的龙蛇,
春雨润泽郊原草木柔嫩。
有人乞讨祭品向妻妾炫耀,
高士宁愿焚死拒做公侯。
千年来贤愚谁能辨明?
满眼蓬草共埋同一坟丘。
背景
- 时间:绍圣二年(1095年)(贬谪黔州期间)
- 历史背景:
- 新旧党争白热化阶段
- 宋代寒食清明民俗融合
- 文学动机:
- 借清明反思历史评价标准
- 探索七律的史论化表达
赏析
艺术特色:
- 对比架构:
- 自然:桃李笑/荒冢愁
- 人事:乞祭者/焚死者
- 时间:瞬间雷雨/千载评价
- 用典密度:
- 四句用三典(齐人、介子推、蓬蒿冢)
- 典中寓理不着痕迹
思想内涵:
- “桃李笑”背后的存在焦虑
- “共一丘”的终极历史虚无
- 传统节令诗的哲理突破
评价
- 刘克庄:”扫空万古,自开境界”(《后村诗话》)
- 方回:”清明诗古今第一”(《瀛奎律髓》)
- 现代研究:
- “宋代咏史诗的哲理化典范”(《宋诗与理学研究》)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