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拼音
ài jiǔ zuì hún zài,
néng yán jī shì shū。
píng shēng jǐ liǎng jī,
shēn hòu wǔ chē shū。
wù sè kàn wáng huì,
xūn láo zài shí qú。
bá máo néng jì shì,
duān wèi xiè yáng zhū。
注释
- 钱穆父:钱勰,字穆父(《宋史》载其”与苏轼、黄庭坚善”)
- 猩猩毛笔:岭南猩猩毛所制笔(《唐国史补》载”猩猩毛可为笔”)
- 几两屐:典出《晋书·阮孚传》”未知一生能著几量屐”
- 五车书:化用《庄子》”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王会:《汲冢周书》有《王会篇》记诸侯朝贡
- 杨朱:战国思想家(《孟子》”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译文
(猩猩)贪酒醉魂犹在,
能言人语却疏于机巧。
一生能穿几双木屐?
死后毛成五车书稿。
贡品曾现王会盛典,
功勋永载石渠阁中。
拔毛便能造福人世,
正可驳斥杨朱利己说。
背景
- 时间:元祐二年(1087年)(黄庭坚在京任职时)
- 历史背景:
- 元祐时期文人雅集兴盛
- 岭南异物入贡的文化影响
- 文学动机:
- 咏物寓理展文人雅趣
- 探索咏物诗的哲理化
赏析
艺术特色:
- 双关运用:
- 猩猩(动物/毛笔使用者)
- 屐(猩猩所穿/人生短暂)
- 典故意象:典故隐含意义能言机疏文人拙于政事五车书文化传承王会贡文明交流
思想内涵:
- “几两屐”的生命意识
- “拔毛济世”的利他精神
- 传统咏物诗的哲理升华
评价
- 苏轼:”咏物至此,可入《雅》《颂》”(《东坡题跋》)
- 方回:”二十字中含一部《南华》”(《瀛奎律髓》)
- 现代研究:
- “宋代咏物诗哲理化的标杆”(《宋代咏物文学研究》)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