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入毫端写竹真,
枝掀叶举是精神。
因知幻物出无象,
问取人间老斫轮。
拼音
yǎn rù háo duān xiě zhú zhēn,
zhī xiān yè jǔ shì jīng shén。
yīn zhī huàn wù chū wú xiàng,
wèn qǔ rén jiān lǎo zhuó lún。
注释
- 子瞻墨竹:苏轼所画墨竹(《画史》载”苏轼墨竹一派”)
- 毫端:笔尖(《法书要录》”锋纤往来,毫端之妙”)
- 老斫轮:典出《庄子·天道》”轮扁斫轮”,指技艺精湛者
- 无象:超越形相(《老子》”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译文
眼光融入笔端写出竹之真,
枝叶舒展尽是风骨精神。
方知幻化之物本无形相,
且问人间那位斫轮老臣。
背景
- 时间: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在京任翰林学士时)
- 历史背景:
- 元祐文人书画交流鼎盛
- 文人画”不求形似”理论形成
- 文学动机:
- 阐释苏轼墨竹的艺术哲学
- 探索题画诗的理论深度
赏析
艺术特色:
- 理论层次:诗句艺术理论写竹真形神论是精神气韵论出无象本体论
- 用典艺术:
- 老斫轮:暗喻苏轼艺术造诣
- 无象:指向文人画本质
思想内涵:
- “枝掀叶举”的生命动感
- “幻物无象”的艺术本体观
- 传统题画诗的理论突破
评价
- 邓椿:”题墨竹诗古今第一”(《画继》)
- 方回:”二十八字说尽文人画”(《瀛奎律髓》)
- 现代研究:
- “宋代艺术哲学的浓缩表达”(《中国文人画理论研究》)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