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
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
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
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
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
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
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旁。
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何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拼音
jiāng méi yǒu jiā shí,tuō gēn táo lǐ chǎng。
táo lǐ zhōng bù yán,zhāo lù jiè ēn guāng。
gū fāng jì jiǎo jié,bīng xuě kōng zì xiāng。
gǔ lái hé dǐng shí,cǐ wù shēng miào láng。
suì yuè zuò chéng wǎn,yān yǔ qīng yǐ huáng。
dé shēng táo lǐ pán,yǐ yuǎn chū jiàn cháng。
zhōng rán bù kě kǒu,zhì zhì guān dào páng。
dàn shǐ běn gēn zài,qì juān guǒ hé shāng!
qīng sōng chū jiàn hè,shí lǐ wén fēng shēng。
shàng yǒu bǎi chǐ sī,xià yǒu qiān suì líng。
zì xìng dé jiǔ yào,wéi rén zhì tuí líng。
xiǎo cǎo yǒu yuǎn zhì,xiāng yī zài píng shēng。
yī hé bù bìng shì,shēn gēn qiě gù dì。
rén yán kě yī guó,hé yòng tài zǎo jì?
xiǎo dà cái zé shū,qì wèi gù xiāng sì。
注释
- 江梅:野生梅花,比喻苏轼的高洁品格。
- 托根桃李场:生长在桃李(喻世俗权贵)之中。
- 朝露借恩光:桃李虽得君王恩宠(如朝露般短暂)。
- 孤芳忌皎洁:梅花高洁,却遭世俗妒忌。
- 和鼎实:古代祭祀用鼎盛祭品,比喻贤才应受重用。
- 庙廊:朝廷。
- 烟雨青已黄:岁月流逝,梅子由青变黄(喻苏轼被贬)。
- 得升桃李盘:梅子被放入桃李盘中(喻苏轼被排挤)。
- 掷置官道旁:被抛弃,暗指苏轼被贬。
- 本根在:只要根本(品格)不变,弃用也无妨。
- 青松:比喻苏轼的坚贞品格。
- 百尺丝:松树高耸,象征苏轼的才华。
- 千岁苓:茯苓,可入药,喻苏轼的济世之才。
- 自性得久要:本性高洁,能延年益寿(喻苏轼精神不朽)。
- 小草有远志:远志(药草),喻苏轼虽处困境仍有大志。
- 医和不并世:古代名医“医和”,喻贤才难遇明主。
- 人言可医国:苏轼有治国之才,但不必急于求成。
- 小大材则殊:松(大材)与草(小材)虽不同,但品格相似。
译文
江梅结出佳果,却生长在桃李丛中。
桃李虽得君王恩宠,却终不言语。
孤高的梅花因皎洁遭妒,冰雪中独自芬芳。
自古以来,贤才应登庙堂,为国所用。
岁月流逝,梅子由青变黄,终被摘入桃李盘。
但终究不合俗人口味,被弃置路旁。
只要根本仍在,被抛弃又有何妨!
青松生于深涧,十里外可闻其风声。
上有高枝百尺,下有千年茯苓。
它本性高洁,能使人延年益寿。
小草(远志)虽小,却也有远大志向。
像医和这样的贤才难遇明主,不如深根固蒂。
人们说松可“医国”,何必急于求成?
大材小用虽不同,但品格终究相似。
背景
- 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庭坚以此诗表达对苏轼的声援。
- 当时新旧党争激烈,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诬陷,黄庭坚虽未直接受牵连,但深感不平。
- 诗中以“江梅”“青松”喻苏轼,赞美其高洁品格,并劝慰他不必因贬谪而沮丧。
赏析
- 比兴手法:以“江梅”“青松”喻苏轼,形象生动。
- 语言凝练:五言古诗,简洁有力,寓意深刻。
- 情感真挚:既有对苏轼的赞美,也有对其遭遇的愤懑。
- 哲理深刻:强调“本根在”,表达坚守本心的信念。
- 赞美苏轼的高洁品格:以梅花、青松象征其不屈精神。
- 批判世俗排挤贤才:桃李(权贵)得势,而贤才被弃。
- 劝慰苏轼坚守本心:只要品格不变,贬谪不足为惧。
评价
- 宋代:被视为黄庭坚早期代表作,体现其“以物喻人”的诗歌风格。
- 明代:胡应麟赞其“比兴深婉,得古风之遗”。
- 清代:方东树认为此诗“寄托遥深,有屈子之风”。
-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展现了黄庭坚对苏轼的深厚情谊,以及北宋党争中文人的精神困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