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
拼音
wǒ xíng dōu shì tuì zhī shī,
zhēn yǒu rén jiā shuǐ bàn fēi。
qiān qǐng sāng má zài chuán dǐ,
kōng yú shí fà guà yú yī。
注释
- 退之:韩愈的字(暗用韩愈《山石》”当流赤足踏涧石”诗意)
- 水半扉:洪水淹至门半腰(《孟子》”民老稚转乎沟壑”)
- 石发:水藻(《本草纲目》”石发生水中”)
- 鱼衣:渔网(《楚辞》”罾何为兮木上”王逸注)
译文
我此行所见皆是韩愈诗境,果然有人家洪水淹至半门。
千顷桑麻沉没在船底,只剩水藻缠绕着渔网。
背景
- 创作时间: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长江汛期
- 历史背景:苏轼自黄州移汝州途中遇洪水
- 文学互文:与韩愈《山石》的跨时空对话
- 地理特征:记录宋代长江中游洪涝灾害
赏析
- 艺术特色
- 今古对话:苏轼现实经历与韩愈诗境的叠印
- 空间倒置:桑麻在船底的超现实画面
- 意象经营:石发/鱼衣的荒凉意象
- 思想内涵
- 表层:描写长江洪水景象
- 中层:表现文人面对灾难的审美观照
- 深层:揭示自然与人文的永恒冲突
- 语言艺术
- “都是”的绝对化表达
- “水半扉”的精准白描
- “空余”的苍凉余韵
评价
- 宋代《苕溪渔隐丛话》:”以退之诗证眼前景,最得古人活法”
-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桑麻在船底’五字,写尽水患奇观”
- 清代王士禛《渔洋诗话》:”结句’挂鱼衣’,神韵在笔墨之外”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