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拼音
wǒ běn dān ěr mín,jì shēng xī shǔ zhōu。
hū rán kuà hǎi qù,pì rú shì yuǎn yóu。
píng shēng shēng sǐ mèng,sān zhě wú liè yōu。
zhī jūn bù zài jiàn,yù qù qiě shǎo liú。
注释
- 儋耳:海南儋州古称(《汉书·地理志》”儋耳郡”)
- 西蜀:指苏轼故乡眉州(今属四川)
- 三者:指生、死、梦三种状态(《庄子》”方生方死”)
- 黎民表:苏轼在海南结识的黎族友人
译文
我本是儋州百姓,暂时寄居西蜀之地。
如今忽然跨海北归,权当是次长途远行。
平生经历的生死梦境,三者本无高低之分。
明知与君难再相见,临行还是依依停留。
背景
- 创作时间: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苏轼获赦北归时
- 历史背景:徽宗即位大赦元祐党人
- 地理特征:反映宋代海南与内地的交通状况
- 人际交往:记录苏轼与黎族的深厚情谊
赏析
- 艺术特色
- 身份重构:以”儋耳民”自居的认同表达
- 时空压缩:西蜀(过去)-海南(现在)-北归(未来)
- 情感节制:”欲去且少留”的含蓄表达
- 思想内涵
- 表层:告别海南友人
- 中层:展现豁达的人生观
- 深层:体现”四海为家”的宇宙意识
- 语言艺术
- “寄生”的微妙修辞
- “譬如”的举重若轻
- “无劣优”的庄禅境界
评价
- 宋代《梁溪漫志》:”东坡海南诗,此篇最见真率”
- 明代袁宏道《东坡诗选评》:”‘三者无劣优’五字,说尽《庄子》”
- 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结语平淡处见血性”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