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拼音
jiāng shàng xī shān bàn yǐn dī,
cǐ bāng tái guǎn yī shí xī。
nán táng dú yǒu xī nán xiàng,
wò kàn qiān fān luò qiǎn xī。
注释
- 南堂:苏轼黄州居所(《东坡志林》载其”临皋亭南畔筑堂”)
- 一时西:指黄州建筑多朝西(因长江流向)
- 浅溪:指长江支流(《水经注》载”黄州有支流回曲”)
译文
江畔西山半掩长堤,此地楼阁多朝西方。
唯有南堂独向西南,卧看千帆落于浅湾。
背景
- 创作时间: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贬居黄州时
- 建筑特点:反映宋代长江中游民居朝向规律
- 心境写照:”卧看”体现贬谪中的超然
- 空间意识:通过建筑朝向构建诗意空间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经营:由远(西山)及近(南堂)的镜头推移
- 对比手法:众馆西向与南堂西南的独特对照
- 动静相生:静态的”卧看”与动态的”千帆落”
- 思想内涵
- 表层:描写南堂地理特征
- 中层:表现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
- 深层:揭示”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境界
- 语言艺术
- “半隐”的含蓄表达
- “独有”的强调效果
- “卧看”的从容意态
评价
- 宋代《苕溪渔隐丛话》:”子瞻南堂诗,此篇最得闲适之趣”
- 明代袁宏道《东坡诗选评》:”‘卧看千帆’四字,写尽谪居风流”
- 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二十八字中含一部《世说新语》”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