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时夜雨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拼音
tā shí yè yǔ kùn yí chuáng,
zuò yàn chóu shēng diǎn kè cháng。
yī tīng nán táng xīn wǎ xiǎng,
sì wén dōng wù xiǎo hé xiāng。
注释
- 移床:避雨搬床(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床屋漏无干处”)
- 东坞:东边水坞(《黄州府志》载南堂东有荷塘)
- 新瓦: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重修南堂所换(《东坡志林》”撤故屋易新瓦”)
译文
昔日夜雨狼狈移床,坐听愁雨滴碎客心。
今闻南堂新瓦雨声,恍如东坞荷香暗送。
背景
- 创作时间: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谪居黄州第四年
- 居住改善:记录南堂修缮前后的生活对比
- 心理轨迹:从”滴碎客心”到”荷香暗送”的心境转变
- 审美升华:将日常雨声升华为诗意体验
赏析
- 艺术特色
- 今昔对比:移床窘迫与听雨闲适的强烈反差
- 通感运用:将听觉(瓦响)转化为嗅觉(荷香)
- 以小见大:通过雨声变化折射生命境界提升
- 思想内涵
- 表层:描写居所条件改善
- 中层:表现逆境中的心境转化
- 深层:揭示”境由心生”的哲学
- 语言艺术
- “困移床”的窘迫白描
- “点客肠”的精妙比喻
- “似闻”的微妙通感
评价
- 宋代《苕溪渔隐丛话》:”‘新瓦响’三字,道尽迁客心境变化”
- 明代袁宏道《东坡诗选评》:”从愁雨到荷香,最得文人雅趣”
- 清代纪昀《四库提要》:”二十八字中含一部《维摩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