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五首·其四

苏轼

小邑浮桥外,青山石岸东。
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
万户不禁酒,三年真识翁。
结茅来此住,岁晚有谁同。

拼音

xiǎo yì fú qiáo wài,qīng shān shí àn dōng。
chá qiāng shāo hòu yǒu,mài làng shuǐ qián kōng。
wàn hù bù jìn jiǔ,sān nián zhēn shí wēng。
jié máo lái cǐ zhù,suì wǎn yǒu shuí tóng。

注释

  1. 茶枪:茶树的嫩芽(《茶经》”枪者,茶芽未展者”)
  2. 麦浪:麦田起伏如浪(《齐民要术》”麦苗浪起”)
  3. 不禁酒:宋代岭南酒禁宽松(《宋史·食货志》载广南”酒禁颇弛”)
  4. 结茅:搭建茅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译文

小城浮桥之外,青山石岸东侧。
茶树新芽焙后犹存,麦浪倒映水面空明。
万户人家不受酒禁,三年方识我真性情。
筑茅屋在此定居,岁末可有人相伴?

背景

  1. 创作时间:绍圣三年(1096年)正月,苏轼惠州贬居第三年
  2. 地理特征:描写惠州西枝江畔的城乡结合部景观
  3. 社会风俗:反映宋代岭南特殊的酒政
  4. 心理状态:展现从”迁客”到”识翁”的身份认同转变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建构:浮桥(人工)-青山(自然)的城乡分野
  • 季节暗示:茶枪(春)与岁晚(冬)的时间跨度
  • 语言对比:”不禁酒”的放纵与”结茅”的克制
  1. 思想内涵
  • 表层:记录惠州城郊生活
  • 中层:表现与民同乐的情怀
  • 深层:揭示”识翁”的自我觉醒
  1. 语言艺术
  • “水前空”的澄明意境
  • “真识翁”的顿悟语气
  • “有谁同”的孤独设问

评价

  1. 宋代《梁溪漫志》:”‘三年识翁’句,写尽迁客心境变化”
  2.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结句孤寂处见真性情”
  3. 清代纪昀《四库提要》:”二十八字中含一部《东坡志林》”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