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寺竹间阁子

苏轼

残花带叶暗,新笋出林香。
但见竹阴绿,不知汧水黄。
树高倾陇鸟,池浚落河鲂。
栽种良辛苦,孤僧瘦欲尫。

拼音

cán huā dài yè àn,xīn sǔn chū lín xiāng。
dàn jiàn zhú yīn lǜ,bù zhī qiān shuǐ huáng。
shù gāo qīng lǒng niǎo,chí jùn luò hé fáng。
zāi zhòng liáng xīn kǔ,gū sēng shòu yù wāng。

注释

  1. 大老寺:凤翔府古寺(今陕西宝鸡)
  2. 汧水:渭河支流(流经陇州)
  3. 河鲂:鳊鱼(《诗经》”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4. 尫(wāng):瘦弱(《左传》”有尫者”)

译文

凋残的花与叶颜色黯淡,新生的笋透出林间清香。
只看见竹荫一片碧绿,哪知道汧水已经泛黄。
高树倾倒惊飞陇山鸟,深池疏浚游来河鲂鱼。
栽种竹木何其辛苦,孤瘦老僧衰弱不堪。

背景

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苏轼27岁任凤翔府判官时。记录大老寺竹间阁子的暮春景象,暗含对民间疾苦的观察,是其早期写景诗代表作。

赏析

  1. 意象组合:
  • 植物意象(残花/新笋/竹阴)
  • 水文意象(汧水/池浚)
  • 生物意象(陇鸟/河鲂)
  1. 艺术手法:
  • “暗”与”香”的感官对比
  • “见”与”知”的认知局限
  • 尾联的陡转笔法
  1. 思想内涵:
  • 对自然生态的敏锐观察
  • 对劳动艰辛的深刻认知
  • 对民间疾苦的隐晦关怀

评价

  1. 宋·苏辙:”兄长凤翔诗,已具史笔。”
  2. 明·王世贞:”‘瘦欲尫’三字,写尽民间疾苦。”
  3. 清·纪昀:”后四句忽然转换,杜陵家法。”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