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拼音
rén shēng dào chù zhī hé sì,yīng sì fēi hóng tà xuě ní。
ní shàng ǒu rán liú zhǐ zhǎo,hóng fēi nà fù jì dōng xī。
lǎo sēng yǐ sǐ chéng xīn tǎ,huài bì wú yóu jiàn jiù tí。
wǎng rì qí qū hái jì fǒu,lù cháng rén kùn jiǎn lǘ sī。
注释
- 子由:苏辙,苏轼胞弟
-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二兄弟曾同经此地)
- 雪泥鸿爪:苏轼首创的经典比喻
- 老僧:奉闲和尚(兄弟旧识)
- 旧题:当年题壁诗(嘉祐六年赴京应试途中所留)
- 蹇驴:跛脚驴(典出韩愈《驽骥》)
译文
人生漂泊像什么?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泥偶留爪痕迹,鸿飞哪管东与西。
老僧圆寂塔新建,颓壁难寻旧日题。
当年崎岖可记得?路远人疲驴鸣凄。
背景
此诗作于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25岁赴凤翔签判任途中。为和答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开创”雪泥鸿爪”的经典人生比喻。
赏析
- 艺术特色:
- 比喻创新:”雪泥鸿爪”成为经典意象
- 时空交错:今昔(老僧新塔/坏壁旧题)对照
- 声象结合:驴嘶的听觉记忆
- 问答结构:首联设问,颔联作答
- 思想内涵:
- 人生哲学:偶然与必然的辩证
- 兄弟情谊:共同记忆的情感联结
- 无常观照:新旧变迁的佛理认知
- 仕途感悟:对”往日崎岖”的超越
评价
- 宋代赵令畤《侯鲭录》:
“‘雪泥鸿爪’之喻,后学竞相祖述。” - 清代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
“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未有此格。”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