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红满栏,草色绿无岸。
不逢青眼人,长歌白石涧。
拼音
huā guāng hóng mǎn lán,cǎo sè lǜ wú àn。
bù féng qīng yǎn rén,cháng gē bái shí jiàn。
注释
- 霅(zhà)上:浙江湖州霅溪畔
- 青眼人:用阮籍青白眼典故,指知音道友
- 白石涧:实指涧名,暗用《诗经》”白石凿凿”意象
译文
鲜花绚烂染红栏杆,春草碧绿漫无边际。
未遇那位青眼知音,独向白石涧中长歌。
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44岁任湖州知州时。记录其寻访道士未果的经历,将失望情绪转化为审美体验,是苏轼早期山水诗代表作。
赏析
- 色彩运用:
- 前二句红绿对比(饱和度拉满)
- 后二句青白呼应(冷色调收束)
- 情感转换:
- 由”满栏/无岸”的充盈
- 到”不逢”的失落
- 终以”长歌”的超脱
- 声画结合:
- 视觉(花光/草色)
- 听觉(长歌/涧响)
评价
- 宋·张耒:”二十字中有无限波澜。”
- 明·钟惺:”‘长歌白石涧’五字,是王孟不能到。”
- 清·纪昀:”结句忽然宕开,唐人绝句法乳。”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