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词二,草书三,画四。
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
既没七年,睹其遗迹,而作是诗。
【诗】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
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拼音
bǐ yǔ zǐ jiē shì,shī jīn shuí wéi xīn。
kōng yí yùn jīn zhì,què diào duàn xián rén。
注释
- 文与可:文同(1018-1079),字与可,苏轼表兄,北宋墨竹大师
- 运斤质:《庄子》匠石运斤典故(喻知音默契)
- 断弦人:伯牙绝弦典故(喻知音逝去)
- 四绝:四种卓绝才能(诗、楚辞、草书、墨竹)
译文
【序文】
亡友文同具备四绝:诗歌第一,楚辞第二,草书第三,墨竹第四。
他曾说:”世上无人懂我,唯有苏轼能识我妙处。”
在他逝世七年后,我睹物思人写下此诗。
【诗文】
画笔与你俱已逝去,如今还有谁能为诗创新?
空留下”运斤”的资质,却要凭吊”断弦”之人。
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九年(1086年),苏轼51岁在汴京时。文同逝于1079年,七年后苏轼整理其墨竹遗作,融合庄子哲学与艺术悼亡,开创文人悼亡诗新境界。
赏析
- 双典运用:
- “运斤”典(《庄子·徐无鬼》)
- “断弦”典(《吕氏春秋·本味》)
- 时空处理:
- 序文(七年追忆)
- 诗文(永恒怅惘)
- 艺术特色:
- 前二句实写(人艺俱亡)
- 后二句虚写(精神长存)
- 二十字含三重悼念(人/艺/知音)
评价
- 清·王文诰:”文人悼亡绝唱,千年无二。”
- 宋·黄庭坚:”东坡此作,可抵《思旧赋》。”
- 明·王世贞:”双典并用,字字血泪。”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