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咏馓子赠邻妪

苏轼

织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拼音

zhī shǒu cuō lái yù sè yún,bì yóu jiān chū nèn huáng shēn。
yè lái chūn shuì zhī qīng zhòng,yā biǎn jiā rén chán bì jīn。

注释

  1. 寒具:宋代油炸面食(类似馓子)
  2. 织手:女子纤手(喻制作精细)
  3. 碧油:清亮食用油
  4. 压匾:睡眠压扁(暗指食物变形)
  5. 缠臂金:金手镯(喻油炸面食形态)

译文

纤手搓揉玉色匀,清油煎炸嫩黄深。
春宵熟睡不觉晓,压扁形如金钏痕。

背景

此诗作于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44岁谪居黄州时。记录当地寒具制作工艺,体现其”化俗为雅”的饮食诗写作特色。

赏析

  1. ​​艺术特色​​:
    • 通感运用:触觉(织手)、视觉(玉色/嫩黄)、味觉(油香)交融
    • 双关修辞:”压匾”兼指食物变形与佳人睡姿
    • 比喻创新:以”缠臂金”喻油炸食品
    • 细节捕捉:从制作到食用的完整流程
  2. ​​思想内涵​​:
    • 生活美学:对日常食物的诗意提升
    • 贬谪智慧:通过饮食发现生活趣味
    • 女性劳动:隐现宋代市井女子形象
    • 物我关系:食物与身体的亲密互动

评价

  1. 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
    “‘压匾佳人’四字,道尽市井风味。”
  2. 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二十八字,开宋人饮食诗一派。”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