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合何妨过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
与君一别无多日,梦到琅然夜榻时。
拼音
dào hé hé fáng guò hǔ xī,gāo shān liú shuǐ shì xiāng zhī。
yǔ jūn yī bié wú duō rì,mèng dào láng rán yè tà shí。
注释
- 虎溪:庐山典故(慧远送客不过溪,与陶渊明、陆修静破例相送)
-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知音典故(《列子·汤问》)
- 琅然:清朗的声音(形容崔闲琴艺)
- 崔闲:苏轼好友,著名琴师
译文
志同道合何须拘泥俗礼,我们如高山流水般相知。
虽然分别时日未久,梦中又闻你清越的琴声。
背景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56岁任颍州知州时。崔闲为当时著名隐士琴师,苏轼曾为其《醉翁吟》谱曲。诗中表达对知音好友的思念,展现宋代文人艺术交往的雅趣。
赏析
- 用典特色:
- 双典叠用(佛典+琴典)
- 古今交融
- 音乐意象:
- “琅然”通感手法
- “夜榻”场景联想
- 情感表达:
- 前二句的豪放
- 后二句的婉约
- 方外之交的洒脱
评价
- 宋·张耒:”东坡此诗,可作《广陵散》看。”
- 明·王世贞:”二十八字中,见出宋代文人三昧。”
- 清·王文诰:”结句’琅然’二字,琴心剑魄俱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