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嘉州

苏轼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更鲜。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诗末自注:是日期乡僧宗一,会别钓鱼台下。)

拼音

zhāo fā gǔ tián tián,xī fēng liè huà zhān。
gù xiāng piāo yǐ yuǎn,wǎng yì hào wú biān。
jǐn shuǐ xì bù jiàn,mán jiāng qīng gèng xiān。
bēn téng guò fó jiǎo,kuàng dàng zào píng chuān。
yě shì yǒu chán kè,diào tái xún mù yān。
xiāng qī dìng xiān dào,jiǔ lì shuǐ chán chán。

注释

  1. 鼓阗阗:开船时的鼓声
  2. 画旃:绘有图案的船帆
  3. 锦水:指蜀地锦江(代指故乡)
  4. 蛮江:指岭南江河
  5. 佛脚:指洪泽湖畔佛寺山脚
  6. 旷荡:水面开阔浩荡
  7. 禅客:僧人宗一
  8. 钓台:洪泽湖边的钓鱼台

译文

清晨开船鼓声震天,西风劲吹鼓动船帆。
故乡已随波飘远,前程浩渺无际无边。
锦江细流望不见,岭南江水更显清鲜。
激流奔腾过佛寺山脚,浩荡水面终成平川。
野市有位禅修之客,约在钓台暮烟中相见。
我定要先到等候,久立倾听流水潺潺。
(自注:当日与同乡僧宗一约在钓鱼台下道别)

背景

此诗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59岁贬谪惠州途中经洪泽湖时作。诗中记录与乡僧宗一的离别,展现其南迁途中的复杂心境,是苏轼晚期纪行诗代表作。

赏析

  1. 结构艺术:
  • 前四句:启程时的壮阔场景
  • 中四句:江河行程的时空转换
  • 后四句:约见禅客的宁静画面
  1. 艺术特色:
  • “鼓阗阗”与”水潺潺”的声景对比
  • “锦水”与”蛮江”的虚实对照
  • 动态的”奔腾”与静态的”久立”呼应
  1. 思想内涵:
  • 对故乡的眷恋
  • 对前途的豁达
  • 对禅友的珍重

评价

  1. 宋·苏辙:”兄南迁诗,至此愈见浑成。”
  2. 明·胡应麟:”‘旷荡造平川’五字,尽得水神。”
  3. 清·纪昀:”结句’水潺潺’三字,含不尽之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