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州

苏轼

乱山围古郡,市易带群蛮。
庾岭春耕少,孤城夜漏闲。
往时边有警,征马去无还。
自顷方従化,年来亦款关。
颇能贪汉布,但未脱金钚。
何足争强弱,吾民尽玉颜。

拼音

luàn shān wéi gǔ jùn,shì yì dài qún mán。
yǔ lǐng chūn gēng shǎo,gū chéng yè lòu xián。
wǎng shí biān yǒu jǐng,zhēng mǎ qù wú huán。
zì qǐng fāng cóng huà,nián lái yì kuǎn guān。
pō néng tān hàn bù,dàn wèi tuō jīn huán。
hé zú zhēng qiáng ruò,wú mín jìn yù yán。

注释

  1. 古郡:指韶州(今广东韶关)
  2. 群蛮:指当地少数民族
  3. 庾岭:大庾岭,五岭之一
  4. 夜漏:古代计时器,指夜晚
  5. 従化:归顺朝廷
  6. 款关:叩关归附
  7. 汉布:汉地的布匹
  8. 金钚:金属耳环,指少数民族装饰
  9. 玉颜:形容百姓面容光洁

译文

群山环绕古老州郡,集市贸易混杂蛮族。
大庾岭下春耕稀少,孤城夜漏更显寂寥。
往昔边境常有战事,征马一去永不回返。
近来方才归顺王化,近年又见叩关来朝。
虽爱汉地精美布匹,仍未舍弃传统金饰。
何必计较谁强谁弱,我民皆有如玉容颜。

背景

此诗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59岁贬谪惠州途中经韶州时作。诗中反映北宋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展现苏轼的民族平等思想,是其晚年”和陶诗”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

  1. 结构艺术:
  • 前四句:边城风貌描写
  • 中四句:历史变迁叙述
  • 末四句:民族政策思考
  1. 艺术特色:
  • “乱山”与”古郡”的空间对照
  • “春耕少”与”夜漏闲”的时间呼应
  • “汉布”与”金钚”的文化象征
  1. 思想内涵:
  • 对民族融合的肯定
  • 对和平政策的赞许
  • 超越强弱的平等观

评价

  1. 宋·苏辙评:”兄此诗,仁者之言也。”
  2. 明·杨慎《升庵诗话》:”末句’玉颜’之喻,开民族平等诗先声。”
  3. 清·王文诰:”公晚年诗,愈朴愈真,此篇可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