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庙

苏轼

朔风催入峡,惨惨去何之。
共指苍山路,来朝白帝祠。
荒城秋草满,古树野藤垂。
浩荡荆江远,凄凉蜀客悲。
迟回问风俗,涕泗悯兴衰。
故国依然在,遗民岂复知。
一方称警跸,万乘拥旌旗。
远略初吞汉,雄心岂在夔。
崎岖来野庙,闵默愧常时。
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
荆邯真壮士,吴柱本经师。
失计虽无及,图王固已奇。
犹余帝王号,皎皎在门楣。

拼音

shuò fēng cuī rù xiá , cǎn cǎn qù hé zhī 。
gòng zhǐ cāng shān lù , lái zhāo bái dì cí 。
huāng chéng qiū cǎo mǎn , gǔ shù yě téng chuí 。
hào dàng jīng jiāng yuǎn , qī liáng shǔ kè bēi 。
chí huí wèn fēng sú , tì sì mǐn xīng shuāi 。
gù guó yī rán zài , yí mín qǐ fù zhī 。
yī fāng chēng jǐng bì , wàn chéng yōng jīng qí 。
yuǎn lüè chū tūn hàn , xióng xīn qǐ zài kuí 。
qí qū lái yě miào , mǐn mò kuì cháng shí 。
pò zèng zhēng shān mài , cháng gē chàng zhú zhī 。
jīng hán zhēn zhuàng shì , wú zhù běn jīng shī 。
shī jì suī wú jí , tú wáng gù yǐ qí 。
yóu yú dì wáng hào , jiǎo jiǎo zài mén méi 。

注释

  1. 朔风:北风
  2. 惨惨:形容心情凄凉
  3. 白帝祠:祭祀白帝(公孙述)的祠庙
  4. 警跸:古代帝王出入时的警戒
  5. 万乘:指帝王
  6. 夔:夔州(今重庆奉节)
  7. 破甑:破旧的炊具
  8. 竹枝:竹枝词,巴蜀民歌
  9. 荆邯:东汉初年割据蜀地的将领
  10. 吴柱:东汉经学家
  11. 图王:图谋王业

译文

北风催进峡,暗淡离开什么的。
共指苍山路,前来朝见皇帝祭祀。
荒城秋草满,古树野外藤垂。
浩荡荆江远,蜀人悲哀凄凉。
迟迟问风俗,流泪怜悯兴衰。
所以国家依然在,遗民怎么又知道。
一方称警跸,万乘着旌旗。
远征开始吞汉,雄心是在夔。
崎岖来野庙,闵沉默感到羞愧常时。
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
荆邯真壮士,吴柱本经师。
失策虽然不及,图王本来已经很。
还多帝王称号,皎皎在门楣。

背景

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苏轼24岁随父苏洵出蜀赴京应试途中。途经三峡时,见白帝城遗址,有感于蜀汉兴衰而作。诗中融合历史追忆与现实观察,展现了青年苏轼的历史意识和政治抱负。

赏析

  1. 结构特点:
  • 前八句写景,描绘三峡萧瑟秋景
  • 中八句怀古,追忆蜀汉兴衰
  • 后八句议论,抒发历史感慨
  1.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将萧瑟秋景与历史兴衰之感结合
  • 今昔对比:通过”故国依然在”等句形成强烈反差
  • 用典贴切:荆邯、吴柱等典故的运用深化主题
  1. 思想内涵:
  • 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
  • 展现青年苏轼的政治抱负
  • 体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评价

  1. 宋·黄庭坚评:”笔力雄健,感慨深沉。”
  2. 明·王世贞称:”三峡诗中,此篇最得杜陵神髓。”
  3. 清·纪昀认为:”已见东坡后来史论风格。”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