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

苏轼

俯仰东西阅数州,老于歧路岂伶优。
初闻父老推谢令,旋见儿童迎细侯。
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劳处处避嘲讴。
河吞巨野那容塞,盗入蒙山不易搜。
仕道固应惭孔孟,扶颠未可责由求。
渐谋田舍犹怀禄,未脱风涛且傍洲。
罔罔可怜真丧狗,时时相触是虚舟。
朅来震泽都如梦,只有苕溪可倚楼。
斋酿酸甜如蜜水,乐工零落似风瓯。
远思颜柳并诸谢,近忆张(子野)、陈(令举)、与老刘(孝叔)。
风定轩窗飞豹脚,雨余栏槛上蜗牛。
旧游到处皆苍藓,同甲惟君尚黑头。
忆昔湖山共寻胜,相逢杯酒两忘忧。
醉看梅雪清香过,夜棹风船骇汗流。
百首共成山上集,三人俱作月中游。
海南未起垂天翼,涧底仍依径寸庥。
已许秋风归过我,预忧诗笔老难酬。
此生岁月行飘忽,晚节功名亦缪悠。
犀首正缘无事饮,冯驩应为有鱼留。
従今便踏青州麹,薄酒知君笑督邮。

注释

  1. 细侯:东汉郭伋字(典出《后汉书》”儿童迎郭伋”事)
  2. 由求:孔子弟子仲由(子路)与冉求
  3. 丧狗:《史记》”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自喻)
  4. 虚舟:《庄子》”泛若不系之舟”
  5. 震泽:太湖古称
  6. 风瓯:风中飘摇的陶器(喻乐工离散)
  7. 豹脚:苏轼自注”湖州多豹脚蚊”
  8. 青州麹:山东美酒(暗指齐州任职经历)
  9. 督邮:低级官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

译文

辗转各地任职多年,老于仕途岂是戏子优伶。
刚听百姓称赞谢朓般的政绩,转眼又见儿童迎接郭伋似的贤臣。
政绩拙劣连年祈雨抗旱,民生劳苦处处躲避讥讽。
黄河吞没巨野泽难以堵塞,盗贼潜入蒙山不易搜捕。
为官之道有愧孔孟教诲,匡扶乱世难责子路冉求。
渐谋归田却仍留恋俸禄,未脱风波暂且傍水而居。
惶惶可怜真如丧家之犬,漂泊不定恰似不系之舟。
近来太湖旧事恍然如梦,唯有苕溪堪作归宿。
斋酿酸甜如同蜜水,乐工离散好似风中之瓯。
遥想颜真卿、柳宗元与谢氏诸贤,近忆张先、陈舜俞与刘孝叔故友。
风停时轩窗飞入豹脚蚊,雨后栏杆爬上蜗牛痕。
旧游之地皆生苍苔,同龄惟君鬓发犹黑。
忆昔共游湖山胜景,相逢对酒两忘忧愁。
醉赏梅雪清香飘过,夜航惊涛骇浪汗流。
百首诗共成《山上集》,三人同作月中游。
海南未展垂天之翼,涧底仍依寸木之荫。
已约秋风过访于我,却忧诗笔老拙难酬。
此生岁月飘忽即逝,晚节功名亦属虚妄。
犀首饮酒正因无事,冯谖弹铗为求有鱼。
从今当饮青州之酒,粗茶淡酒笑傲官场。

背景

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苏轼50岁,自黄州移汝州途中赠友人刘季孙。时值”元祐更化”前夕,诗中融合十年贬谪感悟与人生思考,堪称其”中年总结”之作。

赏析

  1. 结构艺术:
  • 前12句:宦游经历实录
  • 中16句:故友旧游追忆
  • 末8句:人生道路抉择
  1. 艺术创新:
  • “豹脚蚊””蜗牛”等俗物入诗
  • “风瓯”意象的创造性使用
  • 典故的层叠运用(连用7处典故)
  1. 思想演进:
  • 从”惭孔孟”到”笑督邮”的心路转变
  • “同甲黑头”的生命意识觉醒
  • “骇汗流”的惊险记忆艺术化

评价

  1. 宋人赵令畤:”子瞻此篇,尽剥华藻见真骨。”
  2. 明人袁宏道:”‘豹脚”蜗牛’句,开宋诗物趣新境。”
  3. 清人纪昀:”东坡中年诗,当以此篇为转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