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偶缘安有,实相非相偶。
虽神如季咸,终亦失而走。
拼音
zhū ǒu yuán ān yǒu,shí xiàng fēi xiàng ǒu。
suī shén rú jì xián,zhōng yì shī ér zǒu。
注释
- 偶缘:偶然机缘(佛教术语)
- 实相:事物本质(《法华经》”诸法实相”)
- 季咸:古代神巫(《庄子·应帝王》典故)
- 失而走:典出《庄子》神巫季咸最终逃遁的故事
译文
所谓种种机缘何曾真实存在?万物本质本无偶然凑泊。
即便神通如季咸般的巫师,最终也难逃失算遁走的结局。
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王安石60岁退居金陵时。诗中融合佛教”缘起性空”思想与道家典故,体现其晚年哲学思考,是”荆公禅理诗”代表作。
赏析
- 思想体系:
- 上联:佛教缘起论
- 下联:道家齐物观
- 艺术手法:
- “偶/非偶”的辩证表达
- 季咸典故的哲学化用
- 偈颂式的简练语言
- 哲理内涵:
- 对偶然性的否定
- 对本质真实的追求
- 破除迷信的理性精神
评价
- 宋人惠洪:”王荆公以禅语入诗,直指本心。”
- 明人焦竑:”二十字说尽《金刚经》要义。”
- 清人黄宗羲:”借季咸事破执着,深得庄禅三昧。”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