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荡

王安石

南荡东陂水渐多,陌头车马断经过。
锺山未放朝云散,奈此黄梅细雨何。

拼音

nán dàng dōng bēi shuǐ jiàn duō,mò tóu chē mǎ duàn jīng guò。
zhōng shān wèi fàng zhāo yún sàn,nài cǐ huáng méi xì yǔ hé。

注释

  1. 南荡、东陂:金陵(今南京)城郊的两个水塘
  2. 陌头:田间小路
  3. 锺山:即紫金山
  4. 黄梅细雨:江南梅雨季节的连绵细雨

译文

南荡和东陂的水位渐渐上涨,田间小路上已无车马经过。
锺山上的朝云迟迟不散,这绵绵黄梅细雨真是无可奈何。

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夏,王安石56岁二次罢相后退居金陵时。诗中描绘江南梅雨景象,暗含政治失意后的无奈心境,是其晚年”半山体”诗风的典型代表。

赏析

  1. 意象组合:
  • 水意象(南荡、东陂、细雨)
  • 山意象(锺山、朝云)
  • 路意象(陌头、车马)
  1. 艺术手法:
  • “水渐多”的动态描写
  • “断经过”的侧面烘托
  • “奈…何”的无奈感叹
  1. 情感表达:
  • 表面写梅雨困扰
  • 深层抒政治失意
  • 含蓄委婉的抒情方式

评价

  1. 宋人叶梦得:”荆公暮年小诗,淡而有味。”
  2. 明人杨慎:”‘奈此’二字,写尽江南梅雨神韵。”
  3. 清人王士禛:”二十八字中,有人有事,有景有情。”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