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云

王安石

秋云放雨静山林,万壑崩湍共一音。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

拼音

qiū yún fàng yǔ jìng shān lín,wàn hè bēng tuān gòng yī yīn。
yù jì huāng hán wú shàn huà,lài chuán bēi zhuàng yǒu néng qín。

注释

  1. 崩湍:山涧急流奔涌
  2. 共一音:汇成同一声音(《庄子》”天籁”典)
  3. 无善画:难以用绘画记录
  4. 有能琴:可用琴声传达(嵇康《琴赋》典)

译文

秋云施雨山林静,万壑急流同轰鸣。
想绘荒寒无妙手,幸传悲壮赖琴声。

背景

此诗作于崇宁二年(1103年),黄庭坚59岁谪居鄂州时。将听觉体验转化为艺术哲思,体现其”点铁成金”的诗学主张。

赏析

  1. ​​艺术特色​​:
    • 通感转换:视觉(秋云)→听觉(一音)→艺术(画/琴)
    • 否定修辞:”无善画”强化”有能琴”
    • 数字对比:”万壑”与”一音”的收束
    • 典故意象:融合庄子天籁与嵇康琴心
  2. ​​思想内涵​​:
    • 艺术局限:绘画的时空约束
    • 音乐超越:琴声的情感包容性
    • 贬谪心境:”悲壮”的生命体验
    • 老庄哲学:”共一音”的齐物思想

评价

  1. 宋代范温《潜溪诗眼》:
    “‘共一音’三字,夺胎于庄而非庄。”
  2.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
    “二十八字具见江西诗派活法。”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