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役饱看山,沉绵剩得闲。
忘忧缘落魄,耐老为痴顽。
射虎临秦塞,骑驴入蜀关。
芳洲兰可佩,幽磴桂堪攀。
欸乃声饶楚,陬隅句带蛮。
悠然长自遣,故里几时还。
拼音
xíng yì bǎo kàn shān,chén mián shèng dé xián。
wàng yōu yuán luò pò,nài lǎo wèi chī wán。
shè hǔ lín qín sāi,qí lǘ rù shǔ guān。
fāng zhōu lán kě pèi,yōu dèng guì kān pān。
ǎi nǎi shēng ráo chǔ,zōu yú jù dài mán。
yōu rán cháng zì qiǎn,gù lǐ jǐ shí huán。
注释
- 行役:公务出行
- 沉绵:久病缠绵
- 落魄:失意潦倒
- 痴顽:愚钝固执(自嘲语)
- 秦塞:陕西边塞
- 蜀关:蜀地关隘
- 幽磴:幽深石阶
- 欸乃:摇橹声
- 陬隅:偏远角落
- 自遣:自我排遣
译文
奔波途中看尽青山,久病之余反得清闲。
忘却忧愁因已落魄,耐得衰老全凭痴顽。
曾在秦塞射杀猛虎,也骑毛驴入蜀过关。
芳洲兰草可作佩饰,幽径桂香值得攀援。
楚地橹声犹在耳畔,蛮乡诗句尚带边音。
悠然自我排遣寂寞,故园何时才能归还?
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54岁自蜀东归途中。诗中回顾半生行迹,将秦蜀军旅经历与眼前归途景象结合,体现了陆游”报国无门,思乡情切”的复杂心境,是其”放翁体”成熟期的代表作。
赏析
- 时空结构:
- 时间:现状→回忆→展望
- 空间:行旅→秦塞→蜀关→楚蛮→故里
- 艺术手法:
- “射虎””骑驴”的典型意象并置
- “兰佩””桂攀”的香草传统继承
- 声韵转换(平仄相间)增强节奏感
- 情感脉络:
- 表面旷达(前六句)
- 深层悲凉(末二句)
- “外豪放内沉郁”的陆游特质
评价
- 明人胡应麟:”放翁此作,龙标(王昌龄)气骨,少陵(杜甫)情怀。”
- 清人赵翼:”‘痴顽’二字,写尽放翁一生倔强。”
- 钱仲联:”楚声蛮韵的交织,体现南宋士大夫的文化包容性。”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