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筰临千仞,梯山蹑半空。
湿云朝暮雨,阴壑古今风。
亭观参差见,阑干诘曲通。
柳空丛筱出,松偃翠萝蒙。
负笼银钗女,鉏畲鹤发翁。
何由有余俸,小筑此山中。
拼音
dù zuó lín qiān rèn,tī shān niè bàn kōng。
shī yún zhāo mù yǔ,yīn hè gǔ jīn fēng。
tíng guān cēn cī jiàn,lán gān jí qū tōng。
liǔ kōng cóng xiǎo chū,sōng yǎn cuì luó méng。
fù lóng yín chāi nǚ,chú shē hè fà wēng。
hé yóu yǒu yú fèng,xiǎo zhù cǐ shān zhōng。
注释
- 度筰:渡过竹索桥(”筰”为西南地区竹索桥的古称)
- 千仞:形容极高(古以八尺为一仞)
- 鉏畲:开垦山地(”畲”指火耕山地)
- 丛筱:丛生的小竹子
- 松偃:松树低垂
- 翠萝:绿色藤萝
- 余俸:多余的俸禄
译文
走过千仞高的竹索桥,攀登山路如踏半空中。
潮湿的云带来朝暮雨,幽深山谷吹着亘古风。
山间亭台参差可见,曲折栏杆蜿蜒相通。
柳树间隙钻出丛竹,松枝低垂缠绕绿藤。
背着竹筐的银钗村女,开垦山地的白发老翁。
如何才能有余钱俸禄,在这山中筑间小屋?
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陆游53岁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参议官期间。诗中描写蜀地险峻山水与民俗风情,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作。
赏析
- 结构特点:
- 前四联:写蜀道险峻与山景
- 后二联:抒归隐之志
- 艺术手法:
- “梯山蹑半空”的夸张笔法
- “古今风”的时间纵深感
- 对仗工整而富有变化
- 思想内涵:
- 对巴蜀山水的惊叹
- 对质朴民风的欣赏
- 仕隐矛盾的内心写照
评价
- 明人杨慎:”放翁蜀中诗,得山水之助而益奇。”
- 清人纪昀:”结句质直中有远致,此放翁独到处。”
- 钱仲联:”陆游此类作品,将杜甫’五更鼓角’的沉郁,化为’细雨骑驴’的潇洒。”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