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樊老惮暑,独寤无所适。
湖阴宛在眼,旷若千里隔。
遥闻青秧底,复作龟兆坼。
占岁以知子,将勤而後食。
穿沟取西港,此计当未获。
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
晤言久不嗣,作苦何时息。
炎天不可触,怅望新舂白。
拼音
shān fán lǎo dàn shǔ,dú wù wú suǒ shì。
hú yīn wǎn zài yǎn,kuàng ruò qiān lǐ gé。
yáo wén qīng yāng dǐ,fù zuò guī zhào chè。
zhān suì yǐ zhī zǐ,jiāng qín ér hòu shí。
chuān gōu qǔ xī gǎng,cǐ jì dāng wèi huò。
xiāo xiāo liǎng lóng gǔ,qǐ dé cháng guà bì。
wù yán jiǔ bù sì,zuò kǔ hé shí xī。
yán tiān bù kě chù,chàng wàng xīn chōng bái。
注释
- 杨德逢:王安石友人(《王荆公诗注》载其隐居钟山)
- 龟兆:田土干裂如龟纹(《尚书·洪范》”龟筮共违于人”)
- 两龙骨:双齿耙(《王祯农书》”龙骨车”)
- 新舂白:新碾稻米(《诗经·生民》”或舂或揄”)
译文
山居畏暑老难耐,独醒无趣意阑珊。
湖阴虽在望中见,渺远犹如隔千山。
闻说青秧根底土,又现龟裂旱象显。
占卜年景知君困,勤劳方可得饱餐。
开沟引取西港水,此策恐还未实现。
闲置农具双齿耙,岂能长久挂墙边。
倾谈已久难继续,劳作辛苦几时闲?
炎夏热浪不可近,怅望新米待秋碾。
背景
此诗作于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56岁二次罢相居钟山时。通过农事抒怀,反映变法失败后的心境调适。
赏析
- 艺术特色:
- 农事意象:龟兆/龙骨耙的细节写实
- 空间张力:湖阴(近)与千里(远)的视觉矛盾
- 炼字精准:”翛翛”状农具闲置态
- 结构对比:前八句忧旱与末二句盼秋的反差
- 思想内涵:
- 农本思想:”将勤後食”的务实精神
- 政治隐喻:”龙骨挂壁”的闲置之憾
- 友谊真挚:”晤言不嗣”的牵挂
- 生命哲思:炎夏到秋收的自然轮回
评价
- 宋代李壁《王荆公诗注》:
“‘龟兆坼’三字,尽得田家体物之切。” - 清代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
“八十字中,具见熙宁后诗之人文关怀。”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