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寄杨德逢

王安石

一雨洗炎蒸,旷然心志适。
如输浮幢海,灭火十八隔。
俯观风水涌,仰视电云坼。
知公开霁後,过我言不食。
翻愁陂路长,泥淖困臧获。
明明吾有怀,如日照东壁。
莫逢田父归,倚杖问消息。
渠来那得度,南荡今已白。

拼音

yī yǔ xǐ yán zhēng,kuàng rán xīn zhì shì。
rú shū fú chuáng hǎi,miè huǒ shí bā gé。
fǔ guān fēng shuǐ yǒng,yǎng shì diàn yún chè。
zhī gōng kāi jì hòu,guò wǒ yán bù shí。
fān chóu bēi lù cháng,ní nào kùn zāng huò。
míng míng wú yǒu huái,rú rì zhào dōng bì。
mò féng tián fù guī,yǐ zhàng wèn xiāo xī。
qú lái nà dé dù,nán dàng jīn yǐ bái。

注释

  1. 杨德逢:王安石友人(《王荆公诗注》载其隐居钟山)
  2. 浮幢海:佛教须弥山周围咸海(《华严经》”香水海浮幢”)
  3. 臧获:奴仆(《荀子·王霸》”臧获不肯弃尺璧”)
  4. 南荡:钟山南陂(《建康志》”南荡在钟山阳”)

译文

骤雨涤尽暑气蒸,豁然开朗心神怡。
似引佛海甘露水,浇灭十八热恼狱。
俯见风激水波涌,仰观电裂云层开。
知公雨霁来访我,忘食畅谈竟日夕。
却忧陂塘路泥泞,仆从行路多艰辛。
我怀光明如朝日,朗照东壁无遮蔽。
莫遇农人荷锄归,拄杖相问近消息。
水路如何得渡过?南荡茫茫已白浪。

背景

此诗作于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56岁二次罢相居钟山时。通过雨景抒怀,反映变法失败后的心境调适。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佛道意象:浮幢海(佛)与电云坼(道)的宗教融合
    • 视角转换:俯仰之间的宇宙观照
    • 炼字精准:”坼”字写云层迸裂
    • 结构对比:前六句畅快与后六句忧虑的反差
  2. ​​思想内涵​​:
    • 政治隐喻:”灭火”喻指新政受阻
    • 自然疗愈:雨霁对心灵的净化
    • 友谊真挚:”言不食”的忘我交流
    • 现实关怀:泥淖中的民生体察

评价

  1. 宋代李壁《王荆公诗注》:
    “‘日照东壁’四字,见荆公晚年胸次。”
  2. 清代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
    “八十字中,具见熙宁后诗之沉郁顿挫。”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