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行旆楚亭皋,几为登临挂郁陶。
蓬断草枯时节晚,山长水远梦魂劳。
流传玉刻皆黄绢,早晚金闺报大刀。
宣室方疑鬼神事,顺风行看驶鸿毛。
拼音
yī cí xíng pèi chǔ tíng gāo,jǐ wèi dēng lín guà yù táo。
péng duàn cǎo kū shí jié wǎn,shān cháng shuǐ yuǎn mèng hún láo。
liú chuán yù kè jiē huáng juàn,zǎo wǎn jīn guī bào dà dāo。
xuān shì fāng yí guǐ shén shì,shùn fēng xíng kàn shǐ hóng máo。
注释
- 李公择:李常(1027-1090),字公择,苏轼挚友
- 行旆:官员仪仗(《周礼·春官》”道车载旞”)
- 黄绢:绝妙好辞(《世说新语》”黄绢幼妇”典)
- 大刀:刀环谐音”还”(《玉台新咏》”何当大刀头”)
译文
自从楚地送行旌,几度登高怅别情。
蓬断草枯秋已晚,山长水远梦难平。
君传佳作皆珍品,何日朝堂报归程?
宣室正议鬼神事,且看顺风送鸿轻。
背景
此诗作于元祐二年(1087年),秦观39岁任蔡州教授时。通过怀念贬谪中的李常,反映元祐党争中士人的命运沉浮。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交错:楚亭(往昔)与金闺(现今)的时空并置
- 意象群组:蓬草/山水构建萧瑟意境
- 用典密度:四句连用四典的修辞技艺
- 炼字精准:”挂”字化抽象情感为具象
- 思想内涵:
- 政治关怀:对贬谪友人的深切挂念
- 命运思考:”鸿毛”意象的轻重之辨
- 文学自信:”黄绢”评价的相互期许
- 历史意识:宣室问鬼的贾谊隐喻
评价
-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
“‘山长水远’一联,尽得少游婉约之髓。” - 清代纪昀《四库提要》:
“五十六字中,具见元祐文人交谊之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