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围。
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
拼音
shuǐ líng líng ér běi chū,shān mǐ mǐ ér páng wéi。
yù qióng yuán ér bù dé,jìng chàng wàng yǐ kōng guī。
注释
- 泠泠:水声清越(《楚辞·九歌》”泠泠兮来风”)
- 靡靡:山势绵延(《诗经·黍离》”行迈靡靡”)
- 穷源:探寻源头(《晋书·郭璞传》”穷源究委”)
译文
清泠溪水向北流,逶迤群山四面围。
欲寻源头不可得,怅然空望独自归。
背景
此诗作于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43岁任颍州知州时。记录一次未竟的山水探源之旅,反映其”与民同乐”思想形成期的探索心境。
赏析
- 艺术特色:
- 声形并茂:泠泠(听觉)与靡靡(视觉)的感官交响
- 结构对比:前二句山水实景与后二句心理虚写
- 炼字精准:”竟”字强化转折力度
- 留白手法:”空归”的未尽之意
- 思想内涵:
- 探索精神:对”穷源”的执着追求
- 生命哲思:接受不完美的豁达
- 山水审美:未得之得的境界
- 宦游感悟: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评价
- 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
“‘怅望空归’四字,开宋人理趣诗先河。” -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
“二十四字中,具见欧公早期诗之风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