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公期得假归绛

欧阳修

风吹积雨销太行,水暖河桥杨柳芳。
少年初仕即京国,故里几归成鬓霜。
山行马瘦春泥滑,野饭天寒饧粥香。
留连芳物佳节过,束带还来朝未央。

拼音

fēng chuī jī yǔ xiāo tài háng,shuǐ nuǎn hé qiáo yáng liǔ fāng。
shào nián chū shì jí jīng guó,gù lǐ jǐ guī chéng bìn shuāng。
shān xíng mǎ shòu chūn ní huá,yě fàn tiān hán táng zhōu xiāng。
liú lián fāng wù jiā jié guò,shù dài huán lái cháo wèi yāng。

注释

  1. 沈康:字安期(《宋史》无传,据《续资治通鉴》补)
  2. 饧粥:麦芽糖粥(《荆楚岁时记》”寒食禁火,造饧大麦粥”)
  3. 未央:未央宫(代指汴京皇宫)
  4. 太行:太行山(此处喻仕途险阻)

译文

春风吹散太行雪,河桥水暖柳丝扬。
年少初仕在京华,几度还乡鬓已霜。
山路崎岖马羸瘦,野餐寒食粥飘香。
贪恋春光误归期,整装犹可赴朝堂。

背景

此诗作于嘉祐六年(1061年),欧阳修55岁任翰林学士时。通过送别友人赴任,抒写宦海浮沉的感悟,反映”嘉祐之治”后期士大夫的仕途心态。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对映:太行(空间阻隔)与鬓霜(时间流逝)的双重象征
    • 细节传神:”马瘦泥滑”的羁旅艰辛与”饧粥香”的简朴乐趣
    • 色彩运用:杨柳芳(视觉)与粥香(嗅觉)的感官描写
    • 结构转折:前六句沧桑感与尾句进取心的反差
  2. ​​思想内涵​​:
    • 宦游哲理:少年抱负与中年沧桑的对照
    • 简朴美学:对”野饭寒食”的士人雅化
    • 政治忠诚:虽恋春光仍赴朝堂的责任意识
    • 季节隐喻:以春景喻政治生命第二春

评价

  1. 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
    “‘马瘦泥滑’四字,尽得宋人羁旅诗真味。”
  2.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五十六字中,具见士大夫进退之节。”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