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桥诗·右飞盖

欧阳修

鸣驺入远树,飞盖渡长桥。
水阔鹭双起,波明鱼自跳。

拼音

míng zōu rù yuǎn shù,fēi gài dù cháng qiáo。
shuǐ kuò lù shuāng qǐ,bō míng yú zì tiào。

注释

  1. 鸣驺:显贵车马的铃铎声(《后汉书》”驺鸣珂”)
  2. 飞盖:车盖如飞(曹植《公宴》”飞盖相追随”)
  3. 长桥:疑指汴河虹桥(《东京梦华录》载”虹桥飞架”)

译文

銮铃渐隐远树梢,华盖飞驰过长桥。
水面开阔双鹭起,波光清澈鱼自跃。

背景

此诗作于嘉祐八年(1063年),欧阳修57岁任参知政事时。通过汴京近郊的出行片段,展现北宋鼎盛期士大夫”仕宦优游”的生活状态。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视听交响:鸣驺(声)与飞盖(色)的官仪描写
    • 动静相生:鹭起(动)与波明(静)的生态对照
    • 空间建构:从陆地(桥)到水面(波)的视线转移
    • 炼字精妙:”自跳”的生态灵趣
  2. ​​思想内涵​​:
    • 政治美学:对”鸣驺飞盖”权力仪轨的诗意观照
    • 自然观照:士大夫对生态细节的审美发现
    • 都市田园:汴京近郊的人文自然融合
    • 生命意识:”鱼自跳”的自由象征

评价

  1. 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
    “‘波明鱼跳’四字,开后来诚斋活法。”
  2.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
    “十六字中,具见太平宰相气象。”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