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牛岭

欧阳修

邦人尽说畏愁牛,不独牛愁我亦愁。
终日下山行百转,却从山脚望山头。

拼音

bāng rén jìn shuō wèi chóu niú,bù dú niú chóu wǒ yì chóu。
zhōng rì xià shān xíng bǎi zhuǎn,què cóng shān jiǎo wàng shān tóu。

注释

  1. 畏愁牛:蜀地俗称(指畏惧劳苦的耕牛)
  2. 邦人:同乡(《论语·卫灵公》”邦有道”)
  3. 百转:山路盘旋(李白《蜀道难》”百步九折萦岩峦”)

译文

乡人皆言牛畏劳,非独牛愁我亦忧。
整日下山千回转,反从山脚望峰头。

背景

此诗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黄庭坚56岁贬谪戎州(今四川宜宾)时。通过蜀地耕牛意象,抒写贬谪生涯的困顿心境,体现”江西诗派”的俗语雅化技巧。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人牛互喻:将贬谪之苦与耕牛劳苦双重叠加
    • 空间悖论:”下山”与”望山头”的循环困境
    • 口语运用:”尽说””不独”的方言韵味
    • 数字夸张:”百转”的艰辛量化
  2. ​​思想内涵​​:
    • 贬谪体验:政治挫折的空间隐喻
    • 劳动同情:对农耕苦难的共情
    • 存在困境:目标(山头)与过程(百转)的悖反
    • 川蜀文化:对方言俗谚的诗意提升

评价

  1. 宋代惠洪《冷斋夜话》:
    “‘山脚望山头’五字,写尽迁客迷途。”
  2. 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
    “二十八字中,具见山谷诗点铁成金之妙。”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