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艒歌

杨广

三月三日向红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意欲垂钩往撩取,恐是蛟龙还复休。

拼音

sān yuè sān rì xiàng hóng tóu,zhèng jiàn lǐ yú bō shàng yóu。
yì yù chuí gōu wǎng liáo qǔ,kǒng shì jiāo lóng huán fù xiū。

注释

  1. 凤艒:装饰凤凰图案的小船
  2. 红头:指船头红色装饰
  3. 撩取:用钩子钩取
  4. 蛟龙:传说中的水中神兽

译文

三月三日划着红头小船,
恰见鲤鱼在波浪中游窜。
本想垂下鱼钩去捕捉,
又怕那是蛟龙只好作罢。

背景

此诗作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是隋炀帝春日游幸时即兴创作的乐府诗。诗中通过描写水上垂钓的小场景,展现了帝王闲暇时的生活情趣,也暗含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之心。

赏析

  1. 意象运用
  • 时间意象:”三月三”点明上巳节
  • 舟船意象:”红头”小船显皇家气派
  • 动物意象:”鲤鱼”与”蛟龙”形成对比
  1. 艺术手法
  • 以小见大:通过垂钓小事展现心理活动
  • 悬念设置:”恐是蛟龙”引发联想
  • 虚实结合:实写鲤鱼,虚写蛟龙
  1. 情感表达
  • 前两句叙事,表现游赏之乐
  • 后两句抒情,流露谨慎心态
  • 全诗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1. 语言特色
  • 用词生动:”波上游”写鱼游姿态
  • 节奏明快:四句起承转合分明
  • 音韵活泼:押平声韵,朗朗上口

评价

  1. 唐·魏征:”炀帝小诗,此篇最见谐趣”(《隋书》卷四)
  2. 宋·苏轼:”‘恐是蛟龙还复休’,七字尽得犹豫神态”(《东坡题跋》卷二)
  3. 明·胡应麟:”隋人乐府短章,此篇最见巧思”(《诗薮·内编》卷三)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