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陆玄冬盛,南至晷漏长。
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至德惭日用,治道愧时康。
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
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
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
缨佩既济济,钟鼓何锽锽。
文戟翊高殿,采眊分修廊。
元首乏明哲,股肱贵惟良。
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
拼音
běi lù xuán dōng shèng , nán zhì guǐ lòu cháng 。
duān gǒng cháo wàn guó , shǒu wén jì bǎi wáng 。
zhì dé cán rì yòng , zhì dào kuì shí kāng 。
xīn yì jiàn sōng yuè , shuāng què lín luò yáng 。
guī jǐng zhèng bā biǎo , dào lù jūn sì fāng 。
bì kōng shuāng huá jìng , zhū tíng jiǎo rì guāng 。
yīng pèi jì jì jì , zhōng gǔ hé huáng huáng 。
wén jǐ yì gāo diàn , cǎi mào fēn xiū láng 。
yuán shǒu fá míng zhé , gǔ gōng guì wéi liáng 。
zhōu jí xíng yǒu jì , shù cǐ wáng huà chāng 。
注释
- 北陆:指冬季。《尔雅·释天》:”北陆,虚也。”冬季太阳运行至虚宿,故称北陆。
- 玄冬:深冬。”玄”有深、黑之意。
- 南至:冬至日太阳运行至最南方,故称”南至”。
- 晷漏长:指冬至日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 端拱:端坐拱手,形容帝王临朝时的庄严姿态。
- 守文:遵守先王法度。
- 至德:最高尚的道德。
- 新邑:指新建的东都洛阳。
- 双阙:宫门两侧的高台,代指皇宫。
- 圭景:圭表测日影。”圭”是古代测日影的仪器,”景”同”影”。
- 八表:八方之外,指极远之地。
- 采眊:彩色的旗帜。”眊”通”旄”,古代旗杆头上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 元首:指君主。
- 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辅佐大臣。
- 舟楫:船和桨,比喻治国之道。
译文
寒冬时节正浓烈,冬至这天夜最长。
我端坐接受各国朝拜,遵循先王治国之道。
深感自己德行不够,治理国家仍有不足。
新建都城靠着嵩山,皇宫大门俯瞰洛阳。
日影测量八方端正,道路通向四方通畅。
蓝天澄澈霜花晶莹,红色庭院阳光灿烂。
官员们佩戴整齐,钟鼓声洪亮悠扬。
仪仗护卫高大宫殿,彩旗排列长廊两旁。
自认不是英明君主,幸有贤臣辅佐朝政。
治国如同行船掌舵,愿这盛世永远昌隆。
背景
此诗作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冬至,当时隋炀帝在东都洛阳新建的乾阳殿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节的朝贺。洛阳作为新都刚刚建成不久,隋炀帝志得意满,欲展现隋朝的强盛和自己的文治武功。诗中既有对冬至节气的描写,也有对朝贺场面的铺陈,更表达了隋炀帝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
赏析
- 气象宏大,展现帝国威仪
诗歌开篇即以”北陆玄冬盛”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继而通过”端拱朝万国”等句,展现了隋朝作为大一统帝国的恢弘气象。 - 色彩鲜明,画面感强烈
诗中”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等句,通过色彩词的运用,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朝贺图景。 - 政治表达含蓄而深刻
隋炀帝在诗中表达了”至德惭日用”的谦逊态度,以及”元首乏明哲”的用人之道。寄托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望。 - 结构严谨,对仗工整
全诗共十六句,每两句为一联,对仗工整。从冬至节气写起,到朝贺场面,再到治国理念,层层递进。 - 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
此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也展现了隋代宫廷诗的典型风格。
评价
- 唐代魏征在《隋书》中评价:”炀帝好学,善属文,词赋之工,独步当时。”
- 明代胡应麟《诗薮》云:”隋炀帝《冬至乾阳殿受朝诗》,气象宏丽,开唐人之先声。”
-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评曰:”炀帝诗能作雅音,而骨力未遒,此篇颇见气度。”
- 近代学者郑振铎指出:”隋炀帝的诗虽不多,但已显示出从六朝向唐代过渡的痕迹。”
- 现代文学史家游国恩认为:”此诗展现了隋炀帝作为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隋代统一后宫廷文学的典型特征。”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