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罢春光润,日落暝霞晖。
海榴舒欲尽,山樱开未飞。
清音出歌扇,浮香飘舞衣。
翠帐全临户,金屏半隐扉。
风花意无极,芳树晓禽归。
拼音
yǔ bà chūn guāng rùn,rì luò míng xiá huī。
hǎi liú shū yù jìn,shān yīng kāi wèi fēi。
qīng yīn chū gē shàn,fú xiāng piāo wǔ yī。
cuì zhàng quán lín hù,jīn píng bàn yǐn fēi。
fēng huā yì wú jí,fāng shù xiǎo qín guī。
注释
- 海榴:即石榴,因自海外传入故称
- 山樱:山樱花
- 歌扇:歌舞时用的扇子
- 浮香:飘动的香气
- 翠帐:翠绿色的帷帐
- 金屏:金色的屏风
- 风花:风中摇曳的花朵
- 晓禽:清晨的鸟儿
译文
春雨初停,春光显得格外温润;夕阳西下,晚霞映照着暮色。
庭院里的石榴花已舒展到极致,山间的樱花初绽还未飘落。
清脆的乐声从歌扇间流淌而出,淡淡的香气随着舞衣轻轻飘散。
翠绿的帷帐完全垂挂在门前,金色的屏风半掩着门扉。
风中的花朵意趣无穷,芳香树下,晨起的鸟儿正结伴归巢。
背景
此诗作于隋炀帝在位期间,描写的是东都洛阳皇宫中东堂的春宴场景。隋炀帝喜爱文学艺术,常在宫中举办宴会,与文人雅士赋诗作乐。此诗展现了隋朝宫廷的奢华生活与优雅情趣,也反映了炀帝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
赏析
- 细腻的景物描写
诗歌以”雨罢春光润”开篇,通过”润”字精准捕捉了雨后春光的温润质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海榴舒欲尽,山樱开未飞”两句,更是将不同花期的植物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 多感官的艺术呈现
诗人巧妙调动视觉(暝霞晖、翠帐金屏)、听觉(清音)、嗅觉(浮香)等多种感官体验,营造出立体丰满的宴会场景。”清音出歌扇,浮香飘舞衣”两句尤为精妙,将无形的音乐与香气描绘得具体可感。 - 精巧的空间布局
“翠帐全临户,金屏半隐扉”两句,通过”全临”与”半隐”的对比,展现了宫廷建筑的精巧布局,既写实又富有诗意,暗示了宫廷生活的隐秘与奢华。 - 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诗中既有静态的景物描写,又有动态的人物活动;既有眼前实景,又有想象空间。”风花意无极”一句,将实景升华为意境,拓展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 优雅的宫廷情趣
全诗没有直接描写宴会盛况,而是通过景物、音乐、香气等细节,含蓄地展现了宫廷宴会的优雅氛围,体现了隋炀帝作为文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评价
- 唐代魏征在《隋书》中评价:”炀帝好为轻艳之辞,此诗清丽,犹有可取。”
- 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提到:”隋炀’风花意无极’一句,已开唐人格调。”
- 明代胡应麟《诗薮》评:”炀帝宫体,精工秀丽,此诗尤见巧思。”
-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说:”五言短章,能作如此景语,在隋诗中当为翘楚。”
- 现代学者钱钟书认为:”此诗体现了从六朝诗风向唐诗过渡的特点,在艺术上已相当成熟。”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