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家山吏部,魏代卢尚书。
莫言先哲异,奇才并佐予。
学行敦时俗,道素乃冲虚。
纳言云阁上,礼仪皇运初。
彝伦欣有叙,垂拱事端居。
拼音
jìn jiā shān lì bù,wèi dài lú shàng shū。
mò yán xiān zhé yì,qí cái bìng zuǒ yú。
xué xíng dūn shí sú,dào sù nǎi chōng xū。
nà yán yún gé shàng,lǐ yí huáng yùn chū。
yí lún xīn yǒu xù,chuí gǒng shì duān jū。
注释
- 山吏部:指晋代山涛,曾任吏部尚书
- 卢尚书:指北魏卢昶,曾任尚书
- 先哲:前代贤人
- 敦:淳厚
- 道素:道德修养
- 冲虚:谦虚淡泊
- 纳言:采纳谏言
- 云阁:指朝廷
- 彝伦:伦常秩序
- 垂拱:垂衣拱手,指无为而治
译文
你如同晋代的山涛尚书,又似北魏的卢昶重臣。
不必说前贤多么与众不同,如今你这般奇才也在辅佐于我。
学问品行淳厚合乎时宜,道德修养谦虚淡泊。
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在王朝初建时制定礼仪。
欣喜看到伦常秩序井然,使我能够垂衣拱手安居帝位。
背景
此诗作于隋炀帝即位初期,是赐予重臣牛弘的御制诗。牛弘是隋朝著名学者和政治家,曾主持修订礼乐制度。当时炀帝刚刚登基,为稳固政权,特意作诗表彰牛弘的功绩,既表达了对贤才的重视,也展现了新君励精图治的姿态。
赏析
- 用典精妙,比拟得当
诗歌开篇以晋代山涛和北魏卢昶两位历史名臣作比,既彰显牛弘的地位,又暗示其兼具政治才能与文化修养,构思巧妙。 - 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前四句通过历史人物衬托牛弘的才能;中间四句具体描述其品德与功绩;末两句点明其贡献对治国的重要性,层层递进。 - 语言典雅,气度恢宏
“学行敦时俗,道素乃冲虚”等句,既展现了牛弘的学者风范,又体现了帝王诗歌的庄重气度,用词典雅而不失力度。 - 政治与文学巧妙结合
此诗既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政治宣言,通过表彰重臣来表明新朝重视礼乐制度、尊重儒家传统的治国理念。 - 体现独特的君臣关系
“莫言先哲异,奇才并佐予”等句,展现了炀帝对人才的尊重,也反映了隋初较为和谐的君臣关系,具有时代特色。
评价
- 唐代魏征在《隋书》中评价:”炀帝赐牛弘诗,典重雅正,可见其初政风尚。”
- 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注云:”隋主赐牛弘诗,盖欲崇儒重道,以文治国。”
- 明代胡应麟《诗薮》评:”炀帝此诗,典重不佻,已具帝王气象。”
-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说:”赐大臣诗贵在得体,此篇不卑不亢,最见功力。”
- 现代学者陈寅恪指出:”此诗反映了隋炀帝初期重视文化建设的一面,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价值。”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