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素月净,翛翛夕景清。
谷泉惊暗石,松风动夜声。
披衣出荆户,蹑履步山楹。
欣睹明党亮,喜见泰阶平。
觜参犹可识,牛女尚分明。
更移斗柄转,夜久天河横。
徘徊不能寐,参差几种情。
拼音
tuán tuán sù yuè jìng,xiāo xiāo xī jǐng qīng。
gǔ quán jīng àn shí,sōng fēng dòng yè shēng。
pī yī chū jīng hù,niè lǚ bù shān yíng。
xīn dǔ míng dǎng liàng,xǐ jiàn tài jiē píng。
zī shēn yóu kě shí,niú nǚ shàng fēn míng。
gēng yí dǒu bǐng zhuǎn,yè jiǔ tiān hé héng。
pái huái bù néng mèi,cēn cī jǐ zhǒng qíng。
注释
- 团团:形容月亮圆润
- 翛翛:形容夜色清幽
- 荆户:柴门
- 山楹:山间的房屋
- 明党:指星光明亮
- 泰阶:星名,古人认为其平则天下太平
- 觜参:觜宿和参宿,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星宿
- 牛女:牛郎星和织女星
- 斗柄:北斗七星的柄部
- 天河:银河
译文
圆润皎洁的月亮高悬夜空,傍晚的景色清幽宜人。
山谷中的泉水拍打着暗石发出声响,松间的夜风轻轻拂动。
披上外衣走出柴门,轻踏鞋子漫步在山间屋前。
欣喜地看到群星明亮闪烁,高兴地望见泰阶星平正稳当。
还能辨认出觜宿和参宿,牛郎织女星也清晰可见。
随着时间推移北斗星柄转动,夜深时分银河横贯天际。
徘徊良久无法入睡,心中涌动着复杂难言的情绪。
背景
此诗作于隋炀帝在位期间,描写的是帝王月夜观星的场景。炀帝精通天文,常观察星象以测吉凶。此诗既展现了炀帝对天文的浓厚兴趣,也通过星象描写含蓄地表达了治国理政的思考,体现了古代帝王”观象授时”的传统。
赏析
- 细腻的夜景描写
诗歌以”团团”、”翛翛”等叠词开篇,生动描绘了月夜的清幽氛围,”谷泉”、”松风”等意象更增添了山野情趣。 - 天文知识的巧妙融入
诗中”觜参”、”牛女”、”斗柄”等星象描写,展现了炀帝渊博的天文知识,使诗歌具有独特的科学韵味。 - 政治寓意的含蓄表达
“泰阶平”既是星象描写,又暗喻天下太平,体现了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抒发了炀帝的政治理想。 - 情感变化的自然呈现
从”欣睹”、”喜见”的愉悦,到”徘徊”、”几种情”的复杂,展现了观星过程中情感的微妙变化。 - 对唐代夜诗的启发
此诗写夜景技巧纯熟,意境清幽,已初具唐代王维等诗人夜诗的某些特征,体现了隋诗的艺术成就。
评价
- 唐代魏征《隋书》评:”炀帝观星之作,此篇最得清旷之致。”
- 宋代苏轼《东坡志林》:”‘斗柄转’、’天河横’,已具唐人咏物之工。”
- 明代胡应麟《诗薮》:”炀帝此诗,清远澄澹,开王孟先声。”
-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帝王能作此澄怀观道之作,实属难得。”
- 现代学者竺可桢指出:”此诗反映了隋代天文学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史价值。”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