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诗

杨广

碧海虽欣瞩,金台空有闻。
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
断涛还共合,连浪或时分。
驯鸥旧可狎,卉木足为群。
方知小姑射,谁复语临汾。

拼音

bì hǎi suī xīn zhǔ,jīn tái kōng yǒu wén。
yuǎn shuǐ fān rú àn,yáo shān dào sì yún。
duàn tāo hái gòng hé,lián làng huò shí fēn。
xún ōu jiù kě xiá,huì mù zú wéi qún。
fāng zhī xiǎo gū shè,shuí fù yǔ lín fén。

注释

  1. 金台:传说中海上仙山
  2. 翻如岸:远望海水翻涌如岸
  3. 倒似云:远山倒影如云
  4. 断涛:被隔断的浪涛
  5. 驯鸥:温顺的海鸥
  6. 卉木:花草树木
  7. 姑射:传说中海中仙山
  8. 临汾:指陆地景色

译文

碧蓝的大海虽然令人欣喜,但传说中的金台仙山却只闻其名。
远处的海水翻涌仿佛岸堤,遥望山影倒映如同云霞。
看似断裂的波涛终将汇合,连绵的浪花时而分散。
温顺的海鸥依旧可以亲近,繁茂的花草足以结伴。
此刻才知姑射仙山如此渺小,谁还会谈论陆地上的临汾景色。

背景

此诗作于隋炀帝东巡至海疆期间。大业年间,炀帝为彰显国威,多次巡游沿海地区。此诗描写了观海时的独特体验,既展现了炀帝对海洋的审美感受,也暗含了对求仙问道的反思,体现了隋朝务实开拓的时代精神。

赏析

  1. 虚实相生的海景描写
    “远水翻如岸”写视觉错觉,”遥山倒似云”绘光影变幻,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展现了海天相接的壮阔景象。
  2. 动静结合的浪涛刻画
    “断涛还共合”表现海浪的分合动态,”连浪或时分”捕捉浪花的瞬息变化,观察入微,描写精准。
  3. 仙道思想的含蓄反思
    通过”金台空有闻”、”方知小姑射”等句,表达了对海上仙山传说的怀疑,体现了务实的态度。
  4.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驯鸥旧可狎,卉木足为群”两句,展现了人与海鸟、植物的亲密关系,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滨海生态。
  5. 语言艺术的创新尝试
    诗中”翻如岸”、”倒似云”等新颖比喻,突破了传统山水诗的描写范式,展现了隋诗的创新精神。

评价

  1. 唐代魏征《隋书》评:”炀帝海疆之作,此篇最得沧溟之趣。”
  2. 宋代苏轼《东坡志林》:”‘远水翻如岸’二句,写海景入神。”
  3. 明代胡应麟《诗薮》:”炀帝此诗,气象雄浑,已开唐人边塞诗境。”
  4. 清代王士禛《渔洋诗话》:”隋炀海诗,格调自高,此篇尤见胸次。”
  5. 现代学者费孝通指出:”此诗反映了隋朝对海洋的探索精神,是研究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重要文献。”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