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馀兴,怅望情不终。
拼音
xià tán yīn xiū zhú,gāo àn zuò cháng fēng。
rì luò cāng jiāng jìng,yún sàn yuǎn shān kōng。
lù fēi lín wài bái,lián kāi shuǐ shàng hóng。
xiāo yáo yǒu yú xìng,chàng wàng qíng bù zhōng。
注释
- 夏潭:夏日的水潭
- 荫修竹:被修长的竹子遮蔽
- 长枫:高大的枫树
- 沧江:青绿色的江水
- 鹭:白鹭
- 莲:荷花
- 逍遥:悠闲自得
- 馀兴:未尽的情致
- 怅望:惆怅地远望
译文
夏日的水潭边,修长的竹子投下清凉的阴影;高高的江岸上,我坐在高大的枫树下。
夕阳西沉,青绿的江面一片宁静;云彩散去,远处的山峦显得格外空旷。
白鹭从林外飞过,留下一抹洁白;荷花在水面绽放,点缀着点点鲜红。
我本应享受这逍遥自在的闲情逸致,却为何心中升起无尽的惆怅与感怀?
背景
此诗作于隋炀帝巡游江南期间,约大业六年(610年)前后。当时隋朝国力强盛,炀帝在修建大运河后多次南巡。诗中描绘了江南夏日的秀丽景色,展现了炀帝作为文人的审美情趣,同时也隐约流露出帝王身份带来的孤独与忧思。
赏析
- 色彩鲜明的江南画卷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通过白、红的色彩对比,勾勒出明丽的江南夏日图景,极具视觉冲击力。 - 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
“日落沧江静”写静态的江景,”鹭飞林外白”绘动态的飞鸟,动静相宜,使画面充满生机。 - 情感转折的巧妙安排
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从”逍遥”到”怅望”的情感转折自然含蓄,余韵悠长。 - 对仗工整的语言艺术
中二联”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对仗精工,音律和谐,已具唐代律诗风采。 - 帝王与文人的双重气质
诗中既有”逍遥”的闲适,又有”怅望”的深沉,展现了炀帝作为统治者与文人的复杂心境。
评价
- 唐代魏征《隋书》评:”炀帝江南之作,此篇最得山水清音。”
- 宋代苏轼《东坡题跋》:”‘鹭飞林外白’二句,已开王维诗画之境。”
- 明代胡应麟《诗薮》:”炀帝此诗,清丽俊爽,六朝余韵中已见唐调。”
-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结句’怅望情不终’,含蓄不尽,最是妙处。”
- 现代学者朱光潜指出:”此诗体现了隋炀帝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是研究其审美趣味的重要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