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惟一树,森竦讵成林。
独留麈尾影,犹横偃盖阴。
云来聚云色,风度杂风音。
孤生小庭里,尚表岁寒心。
拼音
gǔ sōng wéi yī shù,sēn sǒng jù chéng lín。
dú liú zhǔ wěi yǐng,yóu héng yǎn gài yīn。
yún lái jù yún sè,fēng dù zá fēng yīn。
gū shēng xiǎo tíng lǐ,shàng biǎo suì hán xīn。
注释
- 森竦:高耸直立的样子
- 讵:岂,哪里
- 麈尾:古人用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形似松枝
- 偃盖:形容松树枝叶横展如车盖
- 云色:云的色彩
- 风音:风吹的声音
- 岁寒心:指松树耐寒的特性,比喻坚贞的品格
译文
古老的松树孤独地矗立着,虽然高大挺拔却无法成林。
独自投下如麈尾般的影子,依然伸展着如车盖般的浓荫。
云朵飘来与松色融为一体,清风吹过夹杂着松涛的声音。
这棵孤松生长在小小的庭院中,仍然展现着不畏严寒的坚贞品格。
背景
此诗作于隋炀帝在位期间,通过对一棵庭院古松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坚贞品格的赞美。炀帝虽以奢华著称,但此诗却展现出其作为文人的另一面,表达了对孤高品格的向往,反映了隋代宫廷文人追求精神境界的审美趣味。
赏析
- 孤松形象的生动塑造
诗歌以”惟一树”开篇,通过”森竦”、”偃盖”等词语,生动刻画了古松高耸挺拔、枝叶茂密的形象。 - 多重感官的艺术呈现
“麈尾影”写其形,”风音”绘其声,”云色”染其色,多角度展现了古松的风姿。 - 托物言志的深刻寓意
结尾”尚表岁寒心”点明主题,以松树的耐寒特性象征坚贞不屈的精神品格。 - 对仗工整的语言艺术
中二联”独留麈尾影,犹横偃盖阴。云来聚云色,风度杂风音”对仗精妙,音律和谐。 - 隋代咏物诗的代表作
此诗体现了隋代咏物诗由单纯描摹向托物言志的转变,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过渡意义。
评价
- 唐代魏征《隋书》评:”炀帝咏物之作,此篇最得比兴之妙。”
- 宋代苏轼《东坡题跋》:”‘云来聚云色’一句,已具王维画意。”
- 明代胡应麟《诗薮》:”炀帝此诗,骨力遒劲,犹见松柏之气。”
-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结句’岁寒心’三字,寄托遥深,最是警策。”
- 现代学者朱光潜指出:”此诗展现了隋炀帝对精神品格的追求,是研究其复杂性格的重要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