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来刚不来。
卸妆仍索伴,解佩更相催。
博山思结梦,沈水未成灰。
拼音
dài lái gāng bù lái。
xiè zhuāng réng suǒ bàn,jiě pèi gèng xiāng cuī。
bó shān sī jié mèng,shěn shuǐ wèi chéng huī。
注释
- 效刘孝绰:模仿南朝梁代诗人刘孝绰的风格
- 待来:等待某人到来
- 卸妆:卸下妆容
- 索伴:寻找陪伴
- 解佩:解下玉佩(指准备就寝)
- 博山:博山炉,古代熏香器具
- 沈水:沉香木,古代名贵香料
- 未成灰:香料尚未燃尽
译文
等待的人说好要来却迟迟未至。
卸下妆容仍想有人作伴,解下玉佩时更觉寂寞难耐。
博山炉中的香烟萦绕如思绪结梦,沉水香尚未燃尽却已心灰意冷。
背景
此诗作于隋炀帝早期,模仿南朝宫体诗风格,描写女子深夜等待情人的心理活动。炀帝虽以雄才大略著称,但此诗展现了他对南朝婉约诗风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隋代文学融合南北风格的特点。
赏析
- 心理描写的细腻入微
通过”待来刚不来”的转折,生动刻画了等待者从期盼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 动作描写的象征意义
“卸妆”、”解佩”等动作细节,暗示了时间推移和孤寂心境的加深。 - 意象运用的巧妙构思
“博山”、”沈水”等香炉意象,既写实景又隐喻思绪的缠绵不绝。 - 语言风格的南北融合
既有南朝宫体诗的婉约绮丽,又带有北朝文学的简练直白,体现隋诗过渡特征。 - 情感表达的含蓄深沉
结句”未成灰”三字,含蓄表达了希望尚未完全破灭的复杂心绪。
评价
- 唐代魏征《隋书》评:”炀帝效南朝体,此篇最得宫闱情致。”
-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沈水未成灰’五字,含蓄不尽,六朝余韵犹存。”
- 明代胡应麟《诗薮》:”炀帝此作,绮而不靡,艳而不妖,已具唐人风味。”
-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结句意在言外,最是耐人寻味。”
- 现代学者袁行霈指出:”此诗展现了隋炀帝对南朝诗风的娴熟掌握,是研究隋代文学融合的重要文本。”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