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江柳

李商隐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拼音

bā jiāng kě xī liǔ,liǔ sè lǜ qīn jiāng。
hǎo xiàng jīn luán diàn,yí yīn rù qǐ chuāng。

注释

  1. 巴江:长江支流,流经川东地区
  2. 可惜:可爱、可珍
  3. 绿侵江:柳色倒映染绿江水
  4. 金銮殿:唐代大明宫正殿
  5. 绮窗:雕饰精美的宫窗

译文

巴江边的柳树多么可爱,
柳色青青倒映染绿江水。
真该把这柳荫移送到金銮殿,
让它的绿意透入华美的宫窗。

背景

  1. 时间:大中六年(852年)李商隐任东川节度使判官时
  2. 背景:
    • 李商隐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见巴江柳而作
    • 反映文人借物抒怀的传统
  3. 特别之处:
    • 李商隐咏物诗代表作
    • 体现”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炼字精准:”侵”字写柳色染江的动感
    • 想象奇特:移柳入宫的构思新颖
    • 双关寓意:”柳”谐音”留”,隐含留恋
  2. 情感表达:
    • 前两句:赞美自然景物
    • 后两句:寄托政治理想
    • 隐含对重返朝廷的渴望
  3. 结构分析:
    • 起:实景描写
    • 承:色彩渲染
    • 转:空间跳跃
    • 合:理想寄托

评价

  1. 宋代范晞文:”义山’绿侵江’三字,柳色之妙,古今独步。”
  2. 明代陆时雍:”移阴之想,非俗子所能道。”
  3. 清代冯浩:”托柳寄意,深得风人之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