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萧次君,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拼音
dù líng xiāo cì jūn,qiān shǎo qù guān pín。
jì mò lián wú dào,yī xī sì gǔ rén。
shì xīn wú cǎi huì,dào gǔ shì fēng chén。
zì xián rú pǐ sù,dāo chǐ bù yóu shēn。
注释
- 杜陵萧次君:杜牧自称(杜陵为杜氏郡望,萧次君为西汉清官)
- 迁少去官频:升迁少而罢官频繁
- 彩缋:彩绣(喻虚伪装饰)
- 风尘:宦海浮沉(《后汉书》”风尘之警”演化)
- 匹素:白绢(喻清白之身)
- 刀尺:裁剪工具(喻命运掌控)
译文
我这杜陵的萧次君啊,
升迁少而屡遭罢官。
寂寞中自珍坚守的道义,
恍惚间似与古人相通。
内心无需华丽装饰,
深入骨髓的只有宦海风尘。
自愧如白绢般无用,
命运却不由自己掌控。
背景
- 时间:会昌二年(842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时
- 历史背景:
- 反映牛李党争中官员的困境
- 杜牧因李德裕排挤外放
- 文学特点:
- 杜牧政治抒情诗代表作
- 展现晚唐士人的精神困境
赏析
- 艺术特色:
- 用典精妙:双关”萧次君”的清廉形象
- 比喻新奇:”匹素”与”刀尺”的命运象征
- 对仗工稳:”饰心”与”到骨”的深刻对照
- 情感表达:
- 前四句:仕途坎坷的无奈
- 后四句:精神坚守的悲怆
- 体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操守
- 结构分析:
- 起:自我指认
- 承:古今对照
- 转:心迹剖白
- 合:命运慨叹
评价
- 宋代晁补之:”牧之’到骨风尘’四字,说尽宦海况味。”
- 明代胡震亨:”结句’不由身’三字,千古逐臣同叹。”
- 清代冯班:”四十字中,有品有骨,有血有泪。”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