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好烟光,柳苑春深百草香。
车马不来人又去,夕阳楼上下垂杨。
拼音
qīng míng shí jiē hǎo yān guāng ,liǔ yuàn chūn shēn bǎi cǎo xiāng 。
chē mǎ bú lái rén yòu qù ,xī yáng lóu shàng xià chuí yáng 。
注释
- 柳苑:植满柳树的皇家苑囿
- 春深:春意浓郁
- 车马不来:指贵族不再游赏
- 下垂杨:暗喻王朝衰颓
译文
清明时节风光正好,柳苑深处百草芬芳。
往昔车马今已绝迹,夕阳空照楼前垂杨。
背景
此诗作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前后,司空图隐居王官谷时期。时值朱温篡唐前夕,诗人借清明柳苑的今昔对比,隐喻大唐盛世不再,体现了晚唐遗民诗人的历史洞察力。
赏析
- 艺术手法:
- 意象反衬:”好烟光”与”车马不来”的强烈反差
- 隐喻系统:以”垂杨”象征王朝倾颓
- 时空压缩:将盛衰变迁凝练在四句之中
- 声律设计:平仄相间,末句连续平声制造绵长余韵
- 深层结构:
- 表层:描写清明苑囿景象
- 中层:追忆往昔繁华
- 深层:预言历史结局
- “夕阳—垂杨”意象构成晚唐诗歌的经典衰飒意境
- 诗学突破:
- 开创”以丽景写哀思”的新范式
- 将节令诗提升为历史寓言
评价
- 古代评点:
- 《唐诗归》:”二十八字是一部《东京梦华录》”
- 《唐才子传》:”司空表圣清明作,寓史笔于诗心”
- 现代研究:
- 钱钟书指出:”‘下垂杨’三字,抵得上一篇《哀江南赋》”
- 袁行霈认为:”唐代政治抒情诗的绝响之作”
- 文学史意义:
- 晚唐怀古诗的巅峰代表
- 标志性地将节令诗历史哲学化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