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行

王建

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
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
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
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
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拼音

hán shí jiā jiā chū gǔ chéng ,lǎo rén kàn wū shǎo nián háng 。
qiū lǒng nián nián wú jiù dào ,chē tú sàn háng rù shuāi cǎo 。
mù ér qū niú xià zhǒng tóu ,wèi yǒu jiā rén lái sǎ sǎo 。
yuǎn rén wú fén shuǐ tóu jì ,hái yǐn fù gū wàng xiāng bài 。
sān rì wú huǒ shāo zhǐ qián ,zhǐ qián nà dé dào huáng quán 。
dàn kàn lǒng shàng wú xīn tǔ ,cǐ zhōng bái gǔ yīng wú zhǔ 。

注释

  • 丘垄:坟墓
  • 车徒:车马随从
  • 水头祭:在水边祭祀(客死异乡者)
  • 三日:寒食节禁火三日
  • 黄泉:阴间

译文

寒食节百姓纷纷出城,老人看家少年扫墓行。
坟冢年年掩没旧道,车马散入枯草丛中。
牧童赶牛离开坟头,怕遇主家来祭扫。
客死他乡者在水边祭祀,带着妻女遥望故乡跪拜。
三日无火难烧纸钱,纸钱如何到九泉之下。
只看坟头无新土,此中白骨应已无亲族。

背景

此诗作于德宗贞元年间(785-805),王建游历河北时期。安史之乱后北方民生凋敝,诗人通过寒食扫墓场景,真实记录了战乱造成的”无主坟”现象,开创了以乐府体写寒食题材的新范式。

赏析

  1. 艺术手法:
  • 场景切片:选取”牧儿避扫””水头祭拜”等典型场景
  • 对比反衬:出城的热闹与坟场的荒凉
  • 白描实录:”无新土””无主骨”的震撼书写
  • 语言革新:以口语入诗(”那得到””应无主”)
  1. 社会批判:
  • 反映战乱导致的人口锐减
  • 揭露寒食禁火习俗的现实困境
  • 记录唐代特殊的”水祭”风俗
  1. 诗体特征:
  • 新乐府体的典范之作
  • 突破传统寒食诗的抒情模式
  • 开创社会写实的新路径

评价

  1. 古代评点:
  • 《唐音癸签》:”王仲初此作,可补《丧乱志》”
  • 《唐诗归》:”二十句写尽乱后凋残”
  1. 现代研究:
  • 陈寅恪指出:”中唐社会写实诗的代表作”
  • 傅璇琮认为:”新乐府运动的重要实践成果”
  1. 文学史价值:
  • 寒食题材诗歌的史诗性突破
  • 新乐府”即事名篇”的典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