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塘绿水平,鱼跃紫莼生。
要路贫无力,深村老退耕。
犊随原草远,蛙傍堑篱鸣。
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
拼音
yuán táng lǜ shuǐ píng ,yú yuè zǐ chún shēng 。
yào lù pín wú lì ,shēn cūn lǎo tuì gēng 。
dú suí yuán cǎo yuǎn ,wā bàng qiàn lí míng 。
bō zhào chá chuān qù ,chū féng gǔ yǔ qíng 。
注释
- 紫莼:紫色莼菜(江南水生植物)
- 要路:显要的仕途
- 堑篱:沟渠边的篱笆
- 茶川:产茶的山间溪流
- 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译文
圆塘碧波平静如镜,鱼儿跃动紫莼丛生。
显达之路贫者难行,终老深村退隐躬耕。
牛犊随草原野远去,青蛙傍沟篱鸣唱声声。
划船前往茶山溪畔,恰逢谷雨初晴好风景。
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约980年),廖融隐居衡山时期。诗人借题写隐士伍彬屋壁,抒写自己甘于清贫的隐逸志趣,展现了五代至宋初文人的典型隐逸心态。
赏析
- 艺术手法:
- 色彩构图:绿水平塘与紫莼的视觉对比
- 动静相生:鱼跃(动)与平塘(静)的映衬
- 空间层次:由近(塘)及远(原野)的展开
- 节气点睛:谷雨晴日的特殊光感
- 思想内涵:
- 表层:隐士居所的幽静
- 中层:仕隐抉择的坦然
- 深层:自然生命的礼赞
- “贫无力”的反语体现精神富足
- 诗史价值:
- 五代隐逸诗向宋诗过渡的代表
- “屋壁题诗”传统的延续
- 早期宋诗平淡风格的先声
评价
- 古代评点:
- 《宋诗纪事》:”廖融诗,有晚唐体而自具清骨”
- 《十国春秋》:”‘拨棹茶川’句,衡岳人至今传诵”
- 现代研究:
- 钱钟书指出:”唐宋之际隐逸文学的地域样本”
- 程千帆认为:”展现南岳隐逸诗人群的创作特征”
- 文学史定位:
- 五代”衡岳诗派”的重要作品
- 宋初晚唐体诗歌的典型代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